新浪首页 > 文化 > 第二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 > 正文

过年二题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2 16:49   新浪文化

  作者:赵照川

  守岁

  尚在吃团年饭时,火坑早通红了。一下桌子,一家人都围到火坑边上。火坑跟饭桌一样,也分上首下首,或者说主席次席。火最好又没烟的地方,常放着坐着最舒适的椅子,这
就是主位了。家中的第一尊长就坐这个位子。坐主位的一般是祖父,祖父不在了,则是祖母,祖母也不在了,则是父亲。其它的位子就比较自由了,不过次一点的地方,坐的往往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火坑的坐法,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

  火坑一般是在堂屋里,靠一侧山墙,用砖头码成一圈。也有用破旧铁锅当火坑的,那样干净利索,属于讲究的一类。火坑里烧的是木柴,以树蔸为主。树蔸不适合制作家具之类,又熬火,又经烧。除夕之夜的火坑里,烧的大都是整个儿的大树蔸,称为年蔸——过大年烧的蔸。老辈人说,烧了年蔸,新的一年家业会更加兴旺。年蔸越大,烧的时间越长,家业就越红火。如果年蔸能从腊月三十烧到正月十五,那是再好不过的。因此每到冬季,乡下的男人们就要在屋子周围或野外林子里找树蔸挖,一方面用作天冷的时候烧火坑,一方面选一个较大的作年蔸。我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年年冬季挖树蔸。

  一家人围坐火坑守岁,要坐到很深很深,讲究一点的,是要坐一整夜的。为了守岁,又为了在新年有个好精神,有的家庭就实行轮班,将一家人分成几班,轮流坐在火坑边守。守岁当然不是默默地坐着,而是要不停地闲话,笑闹,这样才有生气,才充分显示天伦之乐,显示一个家庭的明天会更美好。不过,话总有说得不新鲜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由一家之主来讲说家史,族史,以及村子多年前的一些趣闻旧事,家中其他大人往往也参与进去,但主题都是一致的。这个时候,往往就是长辈对晚辈进行庭训的时候了。教育晚辈不要学某某,而应当学某某;像什么的事不要做,像什么样的事要多做。这样的庭训,大都以故事的形式表述,晚辈也容易接受。我想,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特别是并没有怎么依靠学校教育,这与古老的庭训是分不开的。比如讲村里某某的祖辈好逸恶劳,最后得到了什么报应,又讲某某孝敬父母,最后他家的传教怎样,都是真实生动的故事。这种守岁时的庭训,比现今的许多教育方式不知要直接多少,也不知要生动多少。因此,这样守的便不仅仅是岁了,守的倒像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与伦理道德。我常常想,我们的祖先是何其聪明,通过守岁,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下,对家庭一年的事务作一次总结,对新的一年的事务提出目标与设想,特别是对晚辈进行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

家庭教育,这是多么好的事啊。

  守岁中,也并非全是闲话与庭训,其间也有娱乐活动,如猜谜、打纸牌、轮流讲故事和唱歌等等。也还穿插着品尝

美食与香茶。这样的守岁,也是家庭的一种大联欢。其意义与作用,应当是春节联欢晚会所不敌的。小时候,我就是一个积极的守岁者,每个除夕,我都坚决表示要守他一个通宵,只是结果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瞌睡中,被家人抱到了床上。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躺在被窝里,总是有些懊恼,一方面恨自己瞌睡太多,总也坚持不下来,另一方面怪家人没把我叫醒,认为叫醒了自己一定会守到天亮。

  尽管没有守过一次囫囵岁,但我从守岁中所得到的传统教育倒是不少,因此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也无论我如何追求潇洒,而骨子里的我,仍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中国人。我想,在我们的民族思想文化的承传中,一年一度的守岁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我希望如今日渐淡下去的年味能够再度浓稠起来,除夕之夜的岁,还能够继续守下去。

  把年味留住

  年是什么?是节日?是。但不仅仅是。

  我以为,年更是一种风俗,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凝结物,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根。

  遗憾的是,苍茫大地,房子越来越密,人越来越稠,新潮的、先进的东西越来越多,思想与意识越来越繁杂。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年,非但没能因此而越过越丰厚,越过越浓酽,到了现今,反而是越过越清淡,越过越缺少情趣,越过越不像年。

  都说这年,越过越没年味了。

  年是一种向往。血啊汗啊,忙碌一年,就指望过一个好年。为实现这个目标,芸芸众生,在风中,在雨中,在烈日中,在黑夜中,坚毅地劳作,不倦,不退,不怨,不悔。因为前面有一个目标——一个好年。一个好年,就是生活的奔头。

  年是一种报偿。在年里,有的是吃喝,有的是玩乐,有的是闲散,有的是希望。一年辛劳,终究换来慷慨报偿,虽谈不上丰厚,但毕竟有回报。再苦再累,也值得了,即使明年更苦更累,也无所谓了。苦,累,年复一年,不都过过来了?岁复一岁,不都照样有年过?最怕的是没有年过。古话说:叫化子都有三天年过。传统的说法里,没有年过,就是没有了生命。因此说,只要活着,就有年过,再穷再苦,上天是公平的,都会赐给每个人以年。是鼓励,是报偿。是任何鼓励与报偿都无法比拟的。

  年是一种文化。中国几千年的精神积淀,绝大部分都在年里。敬老,怜幼,睦邻,泯仇;春联,年画,灯谜;吟诗,说书,唱戏,舞狮;祭祖,拜神,驱鬼,祈福……,无不都在年里。文字,习俗,礼仪,情感……,年中无处不在。承传与弘扬,展示与传播,文化才得以巩固与延衍。年淡了,文化就会淡。因此,年中的许多文化活动,许多细节,固然带有唯心色彩,甚至愚昧落后,但是,若没有这些所谓的落后,就算得上唯物了?就算得上先进了?其实,唯心的文化,难道就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世界万事,无不是辨证的。比如,人们相信神鬼,敬畏灵魂,言行必有顾忌,这就有了更多、更有效的约束人伦道德的东西。以所谓的落后文化中的神灵,约束人伦道德,发达国家也比比皆是。如果,世界上剩下的全是信息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即所谓的现代文化,没有了

传统文化,无信仰,无敬畏,世界也是不完美的。

  年是一种思想。几千年的儒家礼教,佛经精髓,道学理念,糅合成年的精神内核。因而年中的一规一章,一字一言,一举一动,都是思想的太阳放射的光芒。因此,年是一种鞭策,年是一种启迪,年是一种教化。年完全是一座学堂。一个人过了多少个年,就进了多少次思想学堂。这种教育的终生制,有什么教育可以相比?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中,接受过学堂教育的,不足百分之一。但他们都如此明白道义事理;如此懂得仁,懂得礼,懂得义,懂得信,懂得孝;懂得做人的本份与责任,懂得荣誉与耻辱;懂得爱国,懂得施爱。在做人的知识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是否有勇气与目不识丁的先人一比高下?我不敢。因为先人们年年都进年的学堂,而我,只是凭着他们的那点遗传,凭着零星的读史,当然也凭着从年中得到的一点熏陶,在年味日淡的社会中做人处世。而且在这中间,我还经受着现代文明的侵袭。在年中,先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而我,我们,却在日淡一日的年中迷失着方向。

  年是一种亲和力。一家老小团团圆圆,叙说家事,互相祝福,互相敬爱,血缘在年中得到融汇,亲情在年中得到加深;三亲六戚,七朋八友,互相拜年,互相沟通,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诚信得到强化,人情味得到增添。情感之树在年中发出新叶。千千万万个体的亲和力,融在一起,结成整个民族的亲和力。一个有亲和力的民族,才是一个同心同德的民族,才是一个互相包容的民族,也才是一个有爱、有人情味的民族。

  年是一种凝聚力。年把家庭亲友凝聚在一起。年中的敬土地,迎财神,舞狮子,祭祖宗……,这些活动,把村子、街坊的人凝聚到了一起。一顿年饭,一项公共活动,把人心融合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的理念,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整个中华大地啊,就这样以分散的形式,同样的方式,一致的理念,普天同庆地过着共同的年。于是,民族凝聚力就这样形成了,形成得广大无边,形成得举重若轻,形成得充满幸福与快乐,充满光明与希望。

  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苦心创造的年,让每个人的生活有了盼头。

  感谢我们的年,它让村子,城市,地区,全都连成了一片,连成了一个民族!

  因为有了共同的年,才有一个有着共同理念与目标的民族。中国如此,世界也是如此。

  我们中华,有着好大一个年啊!

  我们中华,是好大一个民族啊!

  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繁荣昌盛,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年留住,把年味留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