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2 18:36 新浪文化 | ||
作者:吕新明 很多天以后,我坐在窗前盯着那棵火红的枫树时,心中充满了惆怅。这是怎样一段历程的开始,又将会如何结束?过去的,已经渐远;而未来与现在而言,又着实尚早。 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刹那起,我开始犹豫是否应该来到这个国家,一个坐落在枫叶上 长到今日,似乎从没有为自己真正计划过什么,总是像个迷路的孩子在摸索旅途,然后就是凭着一腔冲动打出叛逆的姿态。还记得当时为了走个好学校拼命考雅思的情形,方佛是一种事业,从高考的搅拌机里幸存之后似乎再没奋斗过什么,因为太轻松了,觉得不值。其实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多少憧憬着“农妇,山泉,有点田”的日子。我说不清这种冲动是哪里来的,只是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爸,我想出去。 记得决定的第二天,母亲哭了。 尽管兜里有的是早已看滥的照片,我还是忍不住从窗口用DC俯拍着家乡,不停的拍,直到看到了一片海,从高空看去,那只是一片让人宁静的蓝。出关的时候尤其紧张,因为害怕他们浓重的口音,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外乡人的不安,其实严重的多。还好,我们之间的微笑代表了一次成功的沟通,我长舒了一口气:EASY! 第一次感受温哥华,感到这是一座像空气一样的城市,她现代着,同时又不乏极致的简洁与纯朴。从温哥华的港口望去,这里的建筑布局会让你想起纽约或者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只是远没有那么拥蹩。西方国家是讲究个性的,他们自己营造着自己的风格,和我想象的一样漂亮,天是天的颜色,海是海的颜色,路是高高低低的,仿佛云就在你手边可以抓的到。住的地方离海非常的近,第一次,我陶醉于海的气势。在国内,我见过大连的海,那里的海水太黄,虽然大连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但那里的海不是我喜欢的。在中国我见过最美的海在海南,那儿海水很蓝,像一个秀气的姑娘,但不如这里的海那么有气势。中国大概远没有西方人的大胆,毕竟遵循着“共同富裕”的路线,城市有了优点,最后总会被其他地方借鉴过去,因而好一段时间建高层楼顶总有小亭子,高校新起建筑学院总是英式风格的,据说在遥远偏僻的西藏,那里的商业区也像北京一样挂满了穿着班尼路的刘德华的巨幅照片,一模一样的。在哪里旅游结束,拿出照片来炫耀时,朋友总有好多的误以为的地方让你扫兴。 加拿大不是这样的地方。我到来的时候,街道两旁已经落满了火红的枫叶,时而有穿着黄色风衣的女士走过,让我突然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温暖感。这里是枫叶之都。地广人稀的加拿大,树比人要多得多,森林比城市要多得多。在大学城附近,靠近第十大街的公路上,就有好多本地人的住宅。据说,在加拿大,98%是木质结构的,因而住木结构房屋是加拿大的风情。这些房子占了一个山坡,BUS从山脚下越过山坡,在从坡顶开到山脚下,眼前掠过的房子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所以我想找到某个房子并不需要看门牌号码,这是减灾容易不过的事情。想到常常在朋友的住宅小区迷路,说不清楚心理的感觉。 等到安顿下来,心里却全然没有了“安顿”这个词带给人的本来的感觉。我彻底失重了在摊在新床上的第一天,我留了好多的泪水。但我并不知道哭什么,为什么而哭。耳边,窗外偶尔传来的陌生的英文好像不需要时间就成了背景,被挤到了别的世界。还记得当时室友喊了好多次Babara,我才匆忙应了一声,她有着那样的表情,我想,大概是个糟糕的印象吧。 周末的时候,终于被几个同学拖着出门了。是惠斯勒度假村吧。一个当地的同学神秘兮兮告诉我说,要经过一个奇特的地方,a high-high way!开始还不以为然,一会终于明白了,那是非常著名的海天公路。难怪被称做“high-high way”呢。这条公路的起始点一为河流入海口,也是繁忙的渡轮港口马蹄湾,然而另一端却是高山,都是延著气势磅礴的豪海湾行走。过了斯挂密斯港後,海天公路将朝著内陆、高山前行。地势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险,由此直到下一个著名景观点惠斯勒渡假村,四周郁郁葱葱,时而云气高低起伏,秀美清澈。“公路Sea to Sky highway,”同学笑着对我说。我第一次眼中闪着光辉,向她笑道,“way to sky,to the s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