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亮·女人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5 21:57 新浪文化 | ||
作者: 黑 石 我的家乡在莽莽秦岭的一处山坳里,那里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习俗:中秋拜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赶在满月上来前,山里所有的女人,都要洗净身子,穿戴一新,在各自的庭院里,摆好供桌,放上金橘、香梨、红枣、葡萄和月饼,香炉里插好香烛。一切准备停当,只等那心仪的月亮爬上天来。 这是一个只有女人参拜的仪式,古朴而又威仪。翘首企盼,月亮终于挂上天庭,融融的月光顿时铺天泻地。心花怒放的女人们,用颤动的双手点燃香烛,香烟袅袅,烛光摇曳,映衬着一张张虔诚的面庞…… 童年留下的记忆,大多淡漠,惟有中秋拜月这一幕,却久久萦绕心头。阿公阿婆养了六个孩子,父亲为老大,下面是五个妹妹。我这五个姑姑,都长得清秀俊俏,各具殊色,是远近闻名的“五朵金花”。 中秋月儿圆,女儿许心愿。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品德超群选入宫中,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皇帝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就立她为皇后,拜月习俗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也以美貌著称,故而少女拜月,暗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心曲。美丽清纯的姑姑们,尤其喜欢月亮,中秋之夜,这拜月的仪式在祖母的率领下,就进行得格外庄严。阿婆口中念念有词,领着众姐妹对着月亮三叩九拜,说着祈福的话儿;少不更事的小姑,早盯上了供桌上的月饼,一个劲儿催促着阿婆,快点结束。一向温和的阿婆显然恼了,严厉地呵斥小姑,说再不听话,就遣送回屋。小姑吓得不再做声,痴痴地望着天上的那轮皓月,陷入沉思。童蒙未开的我,被许喏在一旁观看,只是警告不要胡闹。 如水的月光中,女人显得更加清丽脱俗,楚楚动人;玉容的衬托下,月亮也显得更加清新圣洁,妩媚可人。女人和月亮,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这样早早地契合如一,难舍难分了。以致于很长时间,我说不清是女人在膜拜月亮,还是月亮在膜拜女人。空气中飘来桂花淡淡的清香,长袖舒舞、冷艳绝伦的嫦娥,此刻会在哪里呢? 家乡的女人们把月亮叫“月亮姐姐”,很是亲切。女性词汇总是带给人以温暖、舒适,让人浮躁的心灵安宁下来。在故乡人们心目中,“姐姐”所展示的博大胸怀,几乎跟“母亲”等同,她也是质朴、坚韧、慷慨、善良和博爱的象征。不是吗,有许多家庭一旦不幸失去了母亲,姐姐便会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母亲的角色,重新点燃全家人生活的希望。家乡的女人们创造出诗意的“月光姐姐”,在她灼灼的光华里寻觅着精神的家园。在生活沟坎里跋涉的女人们,有苦累烦愁,憧憬欢悦,对着一年一度的中秋朗月,满肚子的心事,齐刷刷要向“月光姐姐”倾诉了。 兴许是空气爽净的缘故吧,在山里仰首苍穹,显得特别高邈幽远,临近中秋的这轮皓月自然也就更加清新淡雅、俊秀扑面!家乡的女人们喜月爱月赏月玩月,月下洗衣,捣衣棒捣出的是一溪碎月;月下串门,姐妹们嬉谑欢笑的是一轮醉月;月下相会,眸子里映照的是两爿情月……多情的月儿,无时无刻不和家乡的女人们亲近着,澄澈空明地照着她们灵魂的天空,纤尘不染,相伴相随走向未来…… 月亮总是以母性的、柔性的清辉抚慰着世人寂寞的心,温暖和照耀着人间世界,文人骚客倾注感情讴歌的往往是这轮贯穿古今、清新如初的月亮! 伴随着城市文明的滚滚车轮,小草铲除了,树木砍伐了,小河改道了,小鸟飞走了……天不再蓝,水不再碧,天空蒙尘,月亮模糊,我们现在再也享受不到明月如歌、秋风似水的自然馈赠了,没有心情也没有可能心旷神怡地欣赏一回月亮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等美丽的诗句,只停留在稚童天真的唇边了。 记忆苑囿里的故乡依旧是月挂中天,阴晴圆缺,还有那鸭戏清波,鹅鸣花丛,鱼翔浅底的美景。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的思绪又飞翔在故乡那片大山皱褶里的土地上,想必家乡的女子,又在精心地准备“中秋拜月”了。在灵魂深处留出一块净土,让清朗朗的月儿照在心灵的花枝上,让家乡一代又一代的女子出尘脱俗,清纯雅洁,自然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