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第二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 > 正文

心疼的老家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9 21:52   新浪文化

  作者:路人

  “近乡情更怯”,这是一句远离老家的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写这首诗的诗人,仿佛一个离家出走又返回的孩子,站在村前的山坡上,咬着手指,怯怯地打量着这个无数次出现于梦境的老家。而此时,诗人的心情却慌乱和迷茫起来。这不是生我养我的老家吗?这不是我在他乡日夜念叨的村庄吗?可我的心为什么会这样慌乱,甚至会有一种怯怯的痛感?

  这句诗令我反复咀嚼,就像一头离家已久的老牛在反刍胃里故乡的青草。这句诗让我咀嚼出了一丝真切的痛感,也让我深深地感到迷茫。故乡宽容、仁厚,对游子深怀关爱,却何以又让人心生怯意,让人心灵深处时常泛出一种针刺的感觉?我第一次回老家,是离家后的第二年,我没有给家打电话,也没有让人来接我。我是想给我的老家一个惊喜。我轻轻地推开老家的院门,院门开了,坐在院里的父亲惊讶地望着我。父亲一只手里提着一棵硕果累累的花生秧,一只手停在半空,像一根灰色的枯树枝在无风的小院里颤动,泪水爬出父亲的眼帘,阳光使它格外晶莹。我这才发现,一向健康的父亲却站不起来了,他只能坐在那里成为一座雕像。事后我才知道,我离家的第二个月,父亲就因旧病复发瘫痪了。威武高大的父亲从此变得麻木而苍老,头上的白发如针芒般一支支深深刺伤我。我丢下手里的东西,“扑腾”跪在父亲的脚下,我心中的痛顿时化作汩汩不止的泪水峰涌而泄。回家的喜悦被悲伤所笼罩,伤感如泄了一地的夕阳黄昏,成为父亲的儿子心中一辈子也不会消散的疼痛。

  我想念老家,其实就是想念我的父亲母亲。后来,父亲的肉体,被儿子们的思念无影无踪地裹走了。父亲没有享上儿子们的福,一生经过多次角色转换的父亲没有享上儿子们的福。我不知道父亲走得是不是心满意足。据大嫂说,父亲合眼之前,一直念叨我的小名,他在努力地等我、等我---而此时,我却在三千里外的一个地方瞎混。父亲最终念叨着我的小名去了。我想像着父亲苍白的念叨,我像一匹野马钻进南方悠然而至的春雨中。对父亲的愧疚,就像湿漉漉的雨水一样,扑了我一脸、一身、一心。多少年来,我一直都没敢到父亲的陵上去走走,或者去烧把火纸。我被巨大的痛感几乎击昏了。

  我不敢再轻易踏上老家的土地,这片土地固然是我所熟悉的,我在这里放过羊,吃过邻居家的红枣,朦胧的爱情也是在这里铺叙。然而,我真的怕,真怕我的一次不经意的走动,又惊扰了老家这棵大树上的哪片叶子。我的爷爷、外公、大伯、父亲、五叔、堂兄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去了。我心中盛装的疼痛经常令我辗转难眠。可是,我又是多么怀念老家,尤其是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炧人散后,老家,就像春蚕作茧,紧紧包裹起我的心灵和感情。通常,我与家里通电话,我都是一问一答,并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通过话筒静静地听,听春天小麦的拔节声,听夏天的蝉鸣,听秋天的大雨如注,听冬天雪地里的北风呼啸,听母亲、大哥越来越苍老的呼吸---每一次倾听,我都是泪流满面,内心充满忧虑、祝福和希望。

  那年春节,母亲大寿,按家乡的习俗,是该大庆的。春节前三天,我飞越长江、黄河,又一次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老家。情怯是有的,但更多的是酒醉。亲威朋友间来来往往,几乎每天必得一醉。老家生活好了,又是多年不见的兄弟朋友,喝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时间稍长,我心中不免悲哀了,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到达了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古人说“身在异乡为异客”,这到了老家,“异客”的感觉竟也渐渐浓郁起来。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家的小儿却“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客”字,是多么率真的痛感锥来。老家有一座山,名金山,少小时是我经常放羊的地方。如今被开发成了旅游胜地。侄子领我去游山时,嘱我千万不要开口讲话,说我的口音变了,以免让人疑为是外乡人。这里规定,本地人不收费,外地人收费。我立即悲哀起来,这从小放羊的地方,竟已视我为外乡人了。我适应了云南的口音,为什么回到齐鲁老家又成了“异客”?这是我的错吗?

  客的感觉的确是刻骨铭心了。母亲对我客气着,大哥也把我当成了客人,从小一起玩泥巴的伙伴也是客套有加。我渴望在短暂的一生中活得更辽阔些,但我并不渴望在老家的面前成为一个客人。叶落归根,当根把叶子作为客人的时候,叶子的心中将是如何的痛苦不堪?

  在人世间,我知道我是一棵漫游的树,当我在南方的红土地上茂盛的时候,我心中依然牵挂的是老家的黄土。我不可能因为心的疼痛和迷茫绕过“老家”这两个沉重的汉字,也不可能因为“老家”的沉重而不思念老家。我已经明白,一个燥动不安的路人,最大的疼痛来自于故乡,最大的精神寄托也来自于故乡。当秋风吹熄了树叶,当冬雪覆盖了原野,把游子的心炼化为一把灰尘撒向老家的河流,就是我一生对故乡的报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