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第二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 > 正文

喜欢的地方就是故乡

http://cul.sina.com.cn 2006/02/27 14:02   新浪文化

  作者:苏苏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秀丽,清雅。城周青山隐隐,城内又河流婉转。她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但哪一条都没有拥挤嘈杂的气象,走在街上,只觉得很宽敞很安静,风从四面吹来,透过那些矮矮的,绿绿的香樟树,仿佛是情人的细语,也仿佛是母亲温柔的抚摸,不知不觉间,所有的劳顿和烦躁都会慢慢退去。在这样的街道上走着,从来不会有赶路人的
心态,视线所及,似乎每一幢楼房,每一张檫肩而过的脸,都是风景。都值得人停下来好好欣赏。

  可以住在这样一座小城,总觉得是上苍给与的特别厚爱。她的过去因为有沈约,孟郊,这样的名字而让我想起诗意,灵性之类的词,又因为一条“两岸夹花,落英缤纷”的古老河流,因为一段舞出前溪的历史,她在我心里又平添了许多风光旖旎的感觉。而十年来所见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我相信,这小城有着无与伦比的活力,她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岁月压不垮,风雨吹不倒,当我们走进她,并坐下来静静体味,我们清晰感觉到的只是那一份浓浓的江南城市韵味,厚实,却无沉重之气,清丽,而无张扬之态。这韵味渗透在小城的角角落落之中。

  清晨,又在鸟鸣中醒了。社区花园里栽种着七八棵美人蕉,三五株杨柳,周围还有十来棵高大的玉兰,可爱的鸟们就住在那里,用歌声驱走黑暗,也用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它们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有时突然沉寂,但一会儿又突然迸发,我听过很多场音乐会,但我始终认为只有这些鸟儿,才是我迄今为止见识过的最伟大最具激情的演唱家,它们是那么欢快,那么无拘无束,好像整个的生命存在都是为了歌唱一样。我的心情不自禁随着歌声飞升起来,越飞越高,而嘴里不知不觉也蹦出了欢快的音符。记得《散文》月刊上发过篇美文,内容我忘了,题目一直记得,叫“在有鸟的城市里生活是幸福的”!当我很多年地在鸟鸣中醒来,然后又在鸟鸣中一步步走向单位,开始一天的新生活时,我明白了这真的是一种幸福,文字无法恰切表达,心灵却知道。在这种幸福里,我变得越来越宁静,踏实,我感觉小城与我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宿命的关系,她的一切命定于我,而我的一切,包括身体,以及灵魂也都命定于她。

  有朋友曾经问我,最爱小城的什么?这问题不容易回答,好比爱上一个人,绝不可能只单纯因为她的眼睛,或者单纯因为她的身材而爱上她,我们爱的一定是她的整体。是的,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小城,我爱她一切的一切:明明淨净的天空,绿意悠悠的英溪河,精巧而不失大气的春晖公园,以及整洁宽敞的街道,街道两边细致鲜嫩的香樟,(逢开花的日子,那淡淡的香味随风弥散,漫不经心中,就能把整座小镇笼罩在一种氤氲的芬芳里)。当然,更包括散落在各个角落安安静静生活着的人们。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况小城人的特征。小城东面是水乡,西面却紧邻山区,水乡人的温婉细腻与山里人的豪爽憨厚,似乎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迹。仅从语言来讲吧,小城人说话很软,但绝不像苏州人那么襦。他们习惯在第一个字上拖长声,起势舒缓,末一个字又常常干脆。好像一篇文章,起势舒缓,极力铺成后却嘎然而止,余味十足,而在音调上刚好相反,第一个音符大抵为整句的最高,然后转低,然后又转高,但不会超过第一音,至语尾,无论平仄,似乎皆成呢喃,如此,平平常常的一段话,便也又着音乐般的美妙,典型的吴侬软语。仔细听,真能醉到心坎里。

  一直喜欢走路,无论去逛商场还是上下班。小城不大,沿着环城路走一遍也花不了半天时间。我总是这样慢慢地走着,欣赏着,我看见香樟树绿了,白玉兰开花了,看见常春藤一点点爬满了那堵大墙,它繁密的叶片里只露出一只空调的外机,一朵小小的火红色的花正好趴在那户人家的窗台上,然后我看见一个小男孩踢着石头走来,他似乎踢了好久,累了,他停了下来,眼光就落在那小小的火红色的花上,他想什么了,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他突然之间绽放的笑容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了,这笑容让我好感动,我仿佛触摸到了春天里最明媚的一缕阳光,她映照着我,使我通体上下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光辉。

  也许是吉祥街,也许是居仁街,贵和路,总之在我印象里,这样的风景随处可拾,一辆洒满阳光沾着些叶片的水果车,手推的,静静地停在路边,一个卖水果的老农,黧黑的脸,憨厚的神情,也不吆喝,就靠在车架上,或者坐在一边等着他的顾客,他那样子仿佛姜太公似的从容淡定,而他等到的人,十分跟他计较价钱的,不多。这小城的人好像很少会刻意去寻找什么,碰到了,是几张叶片也好,一点泥土的气息也好,却似乎都能唤起他们某种温柔的情怀,某种深切的思念。我常常看见这样的一幕,穿戴极体面的小城人付完了钱,但脚步迟迟不愿离开,他们和老农聊会儿天,问问水果的栽培,今年的收成,有时还掏出一根烟来,递给老农,那老农常不拒绝,微微一笑,就接着抽了,偶尔他也感叹一句:“小城这两年变化真大,完全是城市模样了”,而那小城人多半应一句:“是啊,变多了,你该常来走走,不然要迷路呢!”

  再走,一家服饰店留住了我的视线,我注意到橱窗里的模特身上又换了新装,新装色彩很亮,款式却简单,正是我喜欢的那种。年轻的老板娘站在门口,她纹了眉,还化了淡淡的妆,这小城的女人皮肤大体都不错,白皙,光洁,底子里又微微透出些橄榄色,一点淡妆,一缕早晨的阳光,轻轻悄悄地就能让她们的整张脸变得鲜亮,且生动异常。小城女人中,嗓门很大的,极少,即使做生意的,骨子里流溢出来的还是江南女人的味,软软的,无限风情的。眼前的老板娘就是那样,每次经过,总见她她斜倚在玻璃门上,一双似笑非笑的眼睛看着街上的行人,有时手里握一杯清清爽爽的绿茶,有时用青葱样的手指正梳理她那一头的乌丝,如果我走进门,她也很少急急跟进来,小城住久了,所有的人几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脸对她来说是亲切的,她的脸对我来说同样是亲切的,因为亲切,彼此之间便少了许多设防。小城女人多半爱逛街,我想那其实并不完全为了某件漂亮的衣服,或者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串门罢了。

  再往前走,或者就是一间杂货店了,什么样的都有,吃的,用的,玩的,但最吸引视线的是门口的棋摊,对弈的人只有两个,观棋的却里外三层,有人当君子,当然也有人在不甘示弱地指点江山,那对弈的往往就是相邻两个店的老板,当他们正杀得难分难解时,也许老板娘就过来了,对着她那个当家的轻啐一声:又杀上了啊?还要不要过日子的?然后那当家的就露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站起来,笑笑,说,你们继续,我赚钱了!——我于棋道一窍不通,但我怎么也不能忘怀那场面,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想起老北京的

四合院,想起我从前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古老村庄,想起弥漫在村庄周围的袅袅炊烟,以及田野里散漫地啃着青草的牛羊。。。。。。

  小城的温情娴雅让我很轻易地避免了那种由乡村进入城市时,一个人所可能常常遭遇的困惑迷惘情绪。我不否认,我也常常怀念着我的故乡,那个已经淡出了视线的小山村。我的生命从那里开始,我性格中的很多地方都带着那片土地的印迹,我怎么能不怀念她呢?但如果因为如此,我就忽视了现在脚下的这一片土地,不知道欣赏她的美,不懂得珍惜她赐予我的一切,那么我想,我对于故乡的概念依然是不清晰的,而我对于从前那个故乡的怀念也未免有些虚妄和矫情,它折射的或者只是自己内心的苍白,或者苍白背后一种缥缈的寄托罢了!

  我心目中的故乡永远是实实在在的地方。她有坚实的土地,勤劳善良的人们,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她应该像一片辽阔的海域,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船只,让它们自由顺畅地航行;也应该像一方丰沃的田野,生活其间的人们在辛勤耕耘后可以尽情享受丰收的欢乐。出生地是划定故乡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某一块土地,如果她符合我们内心的期盼,她骨子里流淌的东西与我们是切近的,我觉得,都可以认作是故乡,值得我们交出整颗心,付出所有爱,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包括生命。

  我从来不后悔离开那个小山村,那小山村的确很美,但那里的天空毕竟显得狭窄了,出行是必然的,但背起行囊的片刻,我就清楚地知道,我并不爱漂泊,我不要做浪迹天涯的游子,我只是希望找到那么一个地方,一个我的身体和灵魂都非常喜欢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我愿意把她理解成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也只有这个故乡,才会让我将她和“家园”两个字紧紧联系起来。

  我很幸运,我没有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的跋涉,便找到了这片于我是特别适合的土地,我梦寐以求的故乡。十几年来,我在小城安静地生活,从女孩慢慢长成妇人,从一个单纯的护士到还能动笔写文章的护士,日子平平淡淡,我的心却一天比一天饱满,圆润。我爱这一座小城,是她角角落落散发的人文气息悄无声息地熏陶了我,是她开放的姿态无时不刻不在激励着我,面对她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面貌,我一次次感动,振奋,我从内心深处希望自己的脚步迈得更大些,再大些,以便可以紧紧地,永远地偎依在她身旁——就像孩子偎依着他亲爱的母亲一样!

  ——喜欢的地方就是故乡!

  ——让你感觉亲切,温暖的地方就是故乡。

  ——可以使你一脸平静,慢慢而坚定地往前走的地方,就是故乡。

  ——出生地之外,能再拥有这样一个故乡,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