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国度的神秘之旅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3/20 14:29 北京文学 | ||
三、神秘国度的神秘之旅 美国家庭有意领养中国儿童,在踏上中国的国土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是严格而繁琐的手续。 美国移民机构INS(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接到领养中国儿童的申 每个领养家庭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文件旅行。中国收养中心最新发出的公告称:“收养家庭递交文件后等待选配儿童的时间长短是由来华收养家庭的数量和可涉外送养儿童的数量两个因素决定的。”所以等待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我接触的几个家庭来看,从申请到成行需要11个月到15个月时间。 中国,东方,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是一片神秘,传奇而又陌生的土地,应该说,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逊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国力雄厚,自然引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们的瞩目,中国人关心美国大选,知道小布什与克里乃至与戈尔较量的全过程,喜欢看NBA,知道飞人乔丹,熟悉拳王泰森,更钟情于美国好莱坞大片,喜欢施瓦辛格;而中国的学子们更是翘首哈佛、麻省、斯坦福之类世界顶尖级大学,并有众多学子到美国留学;当然也知道美国的“9•11”,知道美国的种族问题和其他负面消息。可以说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已经颇为了解,而且这种了解是全方位的。 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究竟如何? 美国老百姓没有中国人“放眼世界”的热情,他们的注意力仅限于国内,对国际事务的兴趣不大。我看过美国的电视,除了国内事务,只会出现俄罗斯、欧洲和巴西的新闻。只有在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国际事件才会吸引美国公众的眼球。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一半的美国人不知道或不能确认台湾是否为联合国成员,有相当数量的美国人不知道中国是美国15大贸易伙伴之一等等。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识实在有限,他们只知道在遥远的地球的另一侧有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一个出产故事的地方,在提到中国时最有可能想到的是长城、龙、熊猫,还有中国功夫,对现今中国的事物几乎一无所知。 因此想让美国公众对于中国的认识更加客观化、全面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然,这些准备领养中国孤儿的家庭另当别论,他们对中国关心的热情正高,在出国前也“恶补”了一些有关中国的知识,但由于地域、种族、文化、价值观的巨大差异,他们对这次特殊而又事关重大的旅程怀有一种期待、兴奋、茫然而又忐忑不安的复杂心理。 在那片土地上,等待他们的到底是什么?他们的旅程会顺利吗?他们会领到称心的孩子吗? 1.一个“墨”字做封皮的日记本 布鲁斯先生是一位中学音乐教师,他有一个厚厚的日记本,墨绿色的硬壳封面上书一个大大的“墨”字。 今天,在飞越大洋的飞机上,他郑重地启用了这个日记本。该写些什么呢? 他的第一篇日记是写给未来的女儿美力的信。 美力,是布鲁斯亲自给女儿取的名字,中文的,本来他有一本专门给孩子取名的中文书,但觉得太机械,缺少创意,所以搁置不用。他学过中文,粗通取名的诀窍,他决定为女儿起一个最吉祥的名字。美丽是不言而喻的,他见过女儿的照片,无论按美国还是中国的标准,都是最美丽的,他用美与丽的几个谐音字拼接,美黎,美梨,他都试过,但觉得意犹未尽,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力,美丽而且有力量,是一个复合词语,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孩子来自广西柳州,所以按中国人的习惯,还要冠之以姓,那就姓柳吧,柳美力。只是对于美丽而有力量的柳树来说,孩子显得太娇小了。但他相信孩子很快会长大,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柳树。 在飞机上布鲁斯非常兴奋,企盼尽早来到中国,见到朝思暮想的孩子,他企望上天保佑女儿,与他们共同享受平静的生活。在信的结尾处,他工工整整地写道:女儿,我们就要见面了。 布鲁斯比别人提前三天来到北京,住在一家宾馆。他起得很早,想看一看这个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扭秧歌的老太太,满街筒子滚滚的自行车洪流,还有倒着走路的晨练者都让布鲁斯感到新奇。 虽然他已经在照片中见到过孩子。但毕竟是平面的印象。他在想,现在孩子该是15个月大,孩子长成什么模样了?自己见到孩子心情又将如何? 布鲁斯与夫人终于见到了他们的美力,那是在南宁市的一家宾馆,他们等在电梯门口,一共有八个家庭,心情都很紧张,他们不知谁家的孩子会先从电梯口出现。美力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也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当时正在哭,脸上全是眼泪。但一眼见到未来的爸爸妈妈,哭声马上止住了,好像有一种神奇的亲和力。布鲁斯把孩子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孩子是那样小,好像一碰就要碎了一样。 美力当时穿一套粉红色的毛衣毛裤,是临时抚养她的中国妈妈给她织的。有趣的是,这几个被领养的孩子非常有礼貌,见了陌生的外国人,不但不拘束,还向他们摆摆手,打招呼。 布鲁斯在柳州有个中国朋友,英文名叫丽萨,在他们动身去中国之前,丽萨从中国寄来一盘录音带,全是哄小孩的话,当然是汉语的,在飞机上布鲁斯一直反复地放,专心地听、记,现在派上用场了。 从南宁到柳州的大客车上,布鲁斯紧紧地抱着宝贝女儿,他听说,让孩子和父亲亲近不是一件易事,一路上,抱孩子的总是布鲁斯。现在,美力趴在他身上睡着了,脸蛋紧贴在他的胸膛上,嘴角流出的涎水,把他的衬衣都洇湿了。布鲁斯在向我描述这个细节时,仍然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幸福,神往,他知道,从那一刻起,孩子已经接纳他这个父亲了。 布鲁斯和同行者到过南宁、柳州,还有桂林,看了少数民族表演,几个老外还登上舞台,和中国人一起表演节目。 不过也有让他不太舒服的事情,在广州他看见有人在吃蝎子,在桂林坐船的时候,有人让他喝蛇泡的酒,他拒绝了,他是素食主义者。 布鲁斯先生指着日记本说,这将是我送给孩子的一件礼物,但不是现在,而是在她长大的时候,因为日记还在继续。他希望将来孩子能仔细阅读这本日记,看一看自己亲身经历却无法回忆起来的事情,还有爸爸妈妈当时的心情。 布鲁斯太太笑着对我说:如果你也有日记本送给儿子就好了。我说,当然很好,可惜现在来不及了。 布鲁斯夫妇自己生有一个女儿,叫朱丽叶,领养美力时也一同前往。日记本中专有一页留给朱丽叶,我见到了她写给未曾谋面的妹妹的这封信,字写得歪歪扭扭,有的字母还写反了,那时朱丽叶只有4岁。 4岁的朱丽叶字写得不好,但记忆力极佳,当时的情景回忆得分毫不差,这个小姑娘不简单。 2.趴在怀里的孩子昏迷不醒 玛丽于1996年启程去中国,同行的还有姐姐。由辛辛那提出发,在洛杉矶转机,再飞往香港。这个团一共有18个家庭,是个不小的团队。在香港会合后,一起前往南宁。 玛丽领养的孩子叫尼卡,当时只有10个月。玛丽和几个同行者完全没有意料到,也是十分尴尬的场面出现了:与尼卡同时被领养的孩子见到这些陌生人后拼命地哭叫,哭叫的声音很大,双手紧扣住保育员的脖子,她们不想让这些人抱走,甚至不许碰一下。这个场面令人心碎,玛丽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悚,她知道,他们这些人的相貌,身上的气味,语言与说话的方式都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保育员差别太大,这些孩子不习惯,不适应。孩子再小,也是有情感的,她们不知自己将来的命运,也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回到旅馆后,玛丽和其他领养家庭把孩子们集中在一间屋子里,然后悄然离开,让孩子们单独待在一起,也许这样会更习惯,更舒适一些。 听到这里,我怦然心动,他们完全可以置孩子的反应于不顾,再哭再闹是暂时的,早晚会“归顺”大人。但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平等相待,尊重孩子的感情,这种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是始终如一的。 尼卡病了,病得非常厉害,发高烧,趴在玛丽身上一动不动,经随团医生检查,孩子患了肺炎,如此重病,还能带走吗?孤儿院主动提出可以给玛丽调换一个孩子,但玛丽拒绝了,她说,不用了,她就是我的孩子。 玛丽不知道中国方面对孩子和美国家庭是怎么配对的,也不知道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孩子,但她相信中国一句话:总会有老天爷来眷顾的,这个孩子本应该属于你。我问,这是不是中国人所说的运气?她略有迟疑,看来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说法。我又说,是缘分。她重重地点头说是,看来这个说法更恰当。英语“是”的发音为“叶斯”,但在语气加重时变成了“亚斯”,连我这个不懂英语的人都能感觉出其中的感情成分。 让玛丽没有想到的是尼卡的病情如此严重,肺炎,高烧,以至伤及了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学话阶段遇到了困难,直到上学时还有语言障碍。后来她带孩子看医生,进行语言治疗训练,慢慢地语言能力赶上来了,现在已经基本正常。 我问玛丽,能不能自己挑选孩子,玛丽回答,一般来说是没有选择权的,确切地说给你哪个是哪个。对于这些美国人来说,见到孩子的那一刻是最激动人心的,也是最揪心的,与见到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时感觉一模一样。 此后玛丽又相继从中国领养了两个孩子,老二1998年在广东阳春领养,领养时更小,只有8个月,叫佳佳,今年6岁半;老三2000年在湖南娄底领养,领养时10个月,名字叫贝卡。 3.艾琳有两个贴身翻译 艾琳到达北京的时间是2001年5月7日,一共停留了三天,头一天倒时差,然后出去游览,她来到了长城,天安门和故宫。她对北京有个总体评价:是古老与现代的结合体。公公婆婆也一同前往,艾琳说自己占了大便宜,整个团里只有一个翻译,但她一个人就有两个,因为公婆是华人。所以能去别人想去又去不了的地方,可以逛大街,钻胡同,到小餐馆吃北京的特色小吃。公公婆婆当年是从上海去印尼,然后到美国的。艾琳的丈夫出生在印尼,后随父母到美国,在美国长大,只会说很少的一点汉语。 后来她们从北京来到云南昆明,昆明是座春城,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情的边疆城市。说起领养云南的孩子,艾琳一直心存感谢,因为在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格时,她和丈夫都写明“喜欢户外运动,酷爱登山和旅游”,她一直认为中国收养中心充分考虑了他们的爱好,才给他们选中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 当艾琳把孩子抱在手里的时候,眼泪一下子淌了下来,而且长流不止,心情十分激动,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涌遍全身,这就是母爱吧!当时孩子只有11个半月,艾琳自己没有生过孩子,这是平生第一次抱这么小的孩子! 艾琳领养孩子过程顺利,心情也很愉快。昆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世界上自然风光最美的地方———向导是这样对他们说的。她们游览了石林,八百里滇池。当然不忘爬云南的大山,云南的山险峻陡峭,非常刺激。中方还组织他们参观少数民族村寨,领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民俗,鲜艳奇特的服饰给她留有深刻的印象。但此时已经与在北京时大不相同,手里有了孩子,很多行动受到限制,以前他们两口子酷爱旅行,今后生活方式要改一改了。 艾琳给女儿取名麦瑞。她领养的第二个孩子来自广东清源,取名伊丽莎白。 麦瑞是在三个月的时候被遗弃的,伊丽莎白则是在出生的第二天就被遗弃了。艾琳在说到遗弃问题时口气平和:三个月才被遗弃说明孩子的父母怕孩子活不了,尽可能地多养了一些时间,养得大一些;老二被扔在孤儿院旁边,是想尽快被人发现,有人抚养。艾琳和丈夫认为,扔掉自己亲生的孩子是一件痛苦至极的事,很难下决心,必然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经常给孩子们讲他们生身父母的事情,但从没有埋怨之意,总能给遗弃找到理由,比如因为独生子女政策,或者是中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艾琳的如此解说,不仅仅是教育子女的策略,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深植于美国文化土壤之中,这就是宽容、平和、善意地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而不是种植仇恨,培育狭隘,这种理念对儿童的成长极为有利。 为什么领养两个孩子呢?艾琳的解释是不想让孩子孤独,她还想再收养一个,但丈夫还有些犹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