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叶辛--叶落海上任“蹉跎”

http://www.sina.com.cn 2001/11/09 17:05   北京文学

  1977年2月,叶辛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发表,并由当时的青年导演谢飞和郑洞天拍成电影《火娃》,剧本由叶辛自己改编。它意味着在中国一个独立思考的年轻作家从此脱颖而出。果然,他从此文思泉涌,佳作如井喷,《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等,裹挟着他对时代的深沉反思,一跃为当代知青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如今的叶辛情况如何呢——

  (作者:姜卫红)

  一

  叶落海上任蹉跎,辛勤文坛度岁月。这是一副嵌字联,很巧妙地融入了一个人的姓名,同时传递了关于这人的一些重要信息。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叶辛,其间海上文坛,是他担任主编的杂志《海上文坛》,而蹉跎岁月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长篇小说《蹉跎岁月》。这副联是叶辛从贵州省回上海工作后,一朋友特为他精心制作的。有趣的是它们又分别隐喻了二个地域。

  1969年3月,叶辛中学毕业,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插队来到贵州省修文县,一个叫做砂锅寨的偏僻之地,它贫穷,但那里的人们的心灵像那里的风景一样优美,异常地质朴和善良。他们不但教会了他田间劳作,而且教他如何识别山雀小鸟。他呢?教他们文化,与此同时,他在简陋的知青小屋里伏案写作,天气风和日丽时,他有时就坐到屋前那棵洋槐树下,他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文学之旅,还有恋爱。那位叫做王淑君的女孩子,同样是来自上海的插队知青。后来,即他们从相识、恋爱将满十年之际,1979年元旦,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也如愿以偿,成为了作家,以致于那棵树成了叶辛生命中一个特殊的印记。如今那棵树定已亭亭如盖!

  1977年2月,叶辛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发表,并由当时的青年导演谢飞和郑洞天拍成电影《火娃》,剧本由叶辛自己改编。它意味着在中国一个独立思考的年轻作家从此脱颖而出。果然,他从此文思泉涌,佳作如井喷,《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等,裹挟着他对时代的深沉反思,一跃为当代知青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也由砂锅寨一下子鲤鱼跳龙门似地跳入贵州省省城,进入省作家协会,当了一名拿工资的专业作家,步出了他人生的低谷。在异乡的土地上,结出了丰硕的人生之果。

  1990年8月,叶辛从贵州省举家迁返故乡上海。他生于斯,而且萌发他最初文学之梦的故乡。离开整整生活工作了近二十年,并同当地人已打成一片的贵州省,坐到上海作家协会的办公室里,任上海作家协会主办的《海上文坛》主编。他忽然残酷地发现,故乡其实于他来说,已相当陌生,而且偌大的上海,没有多少朋友,除了亲情做了加法,这朋友之数,结结实实地做了一回减法。孤身独处之时,他未免感到了某种孤独。而且,地域的回归,对于自己的创作究竟是一次促进,还是负面因素居多?一时无法说清。

  二

  “7月,1991年。长篇小说《孽债》上半部分的主要章节在上海《小说界》刊出。11月,在上海浦东的新居写完全书。

  12月,1992年。长篇小说《孽债》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先后印行两次,头次2万册,第二次1万册。

  7月,1993年。改编完成20集电视连续剧《孽债》剧本。当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1月,1995年。20集电视连续剧《孽债》于9日开始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创下上海电视台收视率之最,达427%。24日那天应邀在上海市静安寺新华书店参加签名售书,一下午签出1900本,创下近年来签名售书之最。

  12月,1996年。隆冬时节的北京,间隔已12年的第五次全国作协代表大会于中旬召开。在这次文艺界的盛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8月,1997年。和北京电视界尤小刚、曹琦同赴美国、加拿大作创作访问,历时一月,收获颇丰。

  3月31日,1998年。在插队落户29年后的今天,重返贵州。上海电视台同行拍摄《叶辛回家》专题。此前的元月上旬,赴香港采访陈香梅女士。就在回故乡的10天时间里,《孽债》继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之后,其小说荣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电视剧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创作的二十集电视剧文学本《风云际会宋耀如》荣获“金狮荣誉奖”。

  以上文字摘自叶辛《半世人生》,需进一步说明,他在1997年赴美国与加拿大作创作访问的收获颇丰,是指他因此创作了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华尔街来客》。

  不难看出叶辛依然创作不辍。其创作量还应包括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烦恼婚姻》,十集电视剧《孽缘》,以及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小楼春雨》,须知该剧一经上海卫视播出,收视率达25%。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散见于各类报刊,结集的有《叶辛随笔散文自选集》。

   

  三

  在贵州省时,叶辛曾先后两次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回到上海后,他又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常委,是教科文卫委员。因为这一职务,使他迅速交到不少新的朋友,这些新朋友不仅仅限于文学圈,他们分布于全市多种行业。他的足迹又由于这一职务,走遍了上海各区、县。因为立法的缘故,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他虚心学习,什么水利交通市政建设、民族宗教事务等,他或做调研,或通过座谈会,获取相关知识,既大大地开阔了视野,又更直接深入地了解并参预到日新月异的上海的建设中,使他迅速地重新融入上海、高屋建瓴地认识上海。这种认识令他对中国的现状与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内地不发达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两地的人文观照,落后与先进、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碰撞,他咀嚼着消化着,使自己的文学思维跃上一个崭新的平台。那些新的创作无不打上这些烙印。

  1999年5月,叶辛正式受聘为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受聘这一职位,他基于这样考虑,学校文科教育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许多学生毕业后,专业工作往往难于胜任。这一现状为社会与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所诟病,并苦寻改变良策。对于上海大学来说,聘叶辛为兼职院长,自然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呢?不妨以此为契机,既为教育改革尽力,同时在文学普遍滑坡的情况下,让文学有效地走近莘莘学子。赴任以后,他在一些作家新作问世之际,先让学生们阅读这些新作,然后,他邀请这些作家到学校,结合创作实际或为学生们讲课,或与学生们座谈,进行文学沟通。2001年,他聘请了著名作家王安忆、铁凝和蒋子龙担任客座教授,并着手编一本二十世纪现当代文学选本,将迥异于其它选本,尽可能客观公正地体现二十世纪现当代文学的真实风貌,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认知进行文学哺育。

  前些日子,《海上文坛》刚刚度过了它十周岁生日,对于叶辛来说,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乃他的又一种文学滋味。还在贵州省时,叶辛担任过《山花》主编,那是一本有着自己风格的纯文学杂志。办这一本《海上文坛》,市场经济正风起云涌,许多纯文学刊物的订数江河日下,叶辛自有招数应对,走市场,但不是迎合,即放开办,体现杂志之杂,以纪实和社会热点为主。作为作家协会主办的刊物就要有自己特色,拥有一定文学品味。从文章体裁,内容特点,到版式,又尽力体现海派之格调,时尚新颖。以至有人说:北京有个天坛,台湾有个日月潭,上海有个《海上文坛》,确实,它成了真实了解上海的一个窗口,上海走向“他者”的一条“飞毛腿”。十年来,这本杂志也颇惹了些风波,但不管怎么说,它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当然自与叶辛掌舵分不开。现在它每期发行量三万余份,微利。

  今天的叶辛,可以用“功成名就”形容,这其中一些事,他可以一推了之,别人也无可指责。在生活中,有些小事,他也大可不必那么较真。譬如在作协机关里复印自己的作品,他坚持付费。在他看来,这都不是小事。他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着,他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人文合一,历来是中国传统文人做人的理想境界,是中国传统文人真正的魅力所在,叶辛以此为标准,在人格方面刻意锤炼。当一个作家在人格方面拥有其力量时,无疑至为迷人。

   

  四

  在贵州省时,叶辛基本上一年出二本书,回到上海后,是二年出一本书,而且还包括编的书。虽然那些旧作不断再版,并从过去四十多本书一千多万文字中筛选出版了《叶辛文集》十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知青作品总集》七卷本和《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新的创作量是锐减的,但谁能说,与共和国同龄的叶辛不在质上追求着超越。他也确实朝着这一方向不懈努力。他明白对于喜爱他的众多读者而言,正是最希望看到的。

  世纪之交,也是千年之交。在时间的长河里,遇世纪之交之人不少,而遇千年之交绝对少数,这些少数人是幸运的。作为这少数人中一员,叶辛觉得它具有难得的文学意味。在2000年,他在《收获》和《上海文学》上相继推出了二部中篇小说《爱情世纪末》与《世纪末的爱情》,《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相继转载。《作品与争鸣》在转载时配发了二篇观点不尽相同的评论文章。尤其那篇以第一人称写中年男女婚外恋的《世纪末的爱情》,因写得真切,更是引人注目,不少人读后,对此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争论,发表了截然相反的评论。在这二篇小说中,他还没有表达完他在这特定时空里对当代人爱情婚姻观念急剧嬗变的诠释,拟再写一部中篇小说,题目也取好了,就叫《跨世纪爱情》,然后结成一本集子,一了世纪情结。

  目前,因为上海市作协又到任了两位新的领导,叶辛的行政与党务工作相对减少,可以多些时间从事创作。上海开埠以来,沧海桑田,成为雄踞于世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一个文学命题,它巨大且绵亘不断,叶辛准备把自己的文学目光更多地投注于此,且已有了全新构架。

  有张照片,叶辛站在上海市作家协会那幢别致的小楼阳台上,右臂肘放在栏杆上,举目远眺,他看到了些什么呢?是眼前风景,还是自己已走过的人生之路?那棵砂锅寨的洋槐树?那表情像在思考,又像微笑,凝重之中自有一股坦然从容与乐观自信的气度,无疑这也是他面对未来的姿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关键词
小说连载 两性 美女
人体彩绘 摄影 创意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