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感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5/20 15:36 soho小报 | ||
作者:陈建功 或许,某一件事,某一些人,我们从中会感到肤浅和冷漠,感到敷衍和塞责,甚至也会发现怯懦和逃遁、虚假和掩饰。 然而,更多的人,无数的人,都在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在无畏无私、前仆后继非典
非典尚未引起恐慌的时候,人们都在关注着伊拉克。有的人甚至还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看待别人的灾难。我最不能容忍的是某个知名的华语电视台,居然把美伊战争的话题编排成嬉笑打趣的话本,让一个油腔滑调的主持人大过其瘾。坦率地说,我深深地为那位同胞感到羞愧。尽管我过去一直很欣赏此公的伶牙俐齿,现在却觉得他仿佛在扮演狗仔队里的一个角色。你可以站在战争的任何一方,但不可以看着别人在炮火硝烟中的遭遇如获至宝,把别人的苦难化作解颐的一笑。那时候我曾恨恨地感慨,或许国人真的也需要来一次大难临头,好让我们告别肤浅和冷漠,从灵魂深处感悟一下对灾难的悲悯和责任。谁能想到,那时,SARS已经开始肆虐,而且,因为我们的疏忽和犹豫,它正在逐步酿成一场危及民族的灾难。 然而现在,当灾难真的降临的时候,我得承认对国人的精神境界不能不刮目相看,甚至不能不反省自己内心深处是否还有自命深刻的肤浅。真的,在灾难面前,我们的民族是如此迅速地焕发出勇气和激情。这个民族决不缺少大勇者,不缺少义无反顾的志士。当我知道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他们或者已经献身,比如那位广东的护士长叶欣;或者已经经过了磨难,在从容若定地告诉人们,非典并不可怕,比如那位老军医姜素椿。而后,荧屏上闪现一批一批集结起来去支援非典治疗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在悲壮地话别、登车;荧屏上又闪现出,在被隔离的人民医院院墙外面,警戒绳上悬挂起一张张向医护人员问候、致敬字条……是的,肤浅的,并不是我们这个民族,而是自命不凡的自己。真的,我觉得似乎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同胞们。或许,某一件事,某一些人,我们从中会感到肤浅和冷漠,感到敷衍和塞责,甚至也会发现怯懦和逃遁、虚假和掩饰。然而,更多的人,无数的人,都在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在无畏无私、前仆后继。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本质和魂魄! 现在,正当我坐在电脑前,敲打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电视荧屏上又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盒生日蛋糕缓缓升起,在一根绳子的拉动下,越过头顶、越过树梢,到达守候在楼上窗口前一群戴口罩的姑娘手里。这是隔离区外的人们在为隔离区里的一位女学生过生日。在电子琴弹奏的“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声中,生日蛋糕被窗口里的姑娘高高地举过头顶,同样被高举起来的,是隔离区内外、楼上楼下的人们无数“V”字的手势……坦率地说,现在我已为这画面潸然泪下。是被顽强快乐的年轻生命所感染,还是被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深情所感动?是被直面困难的自信所鼓舞,还是被万众一心的场面所激励?我无法用语言来概括。但我相信,在未来对这一灾难的历史性描绘中,这将成为一个浓缩了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青年风貌的经典画面。 此刻,我忽然想起,曾经在网上读到温家宝总理的一段话,大意是说,经过这场灾难,我们的党和人民,都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不敢保证转述的准确性,但我相信,这会是总理的由衷之言。 至少,对我们的民族,我找回了信心。 当然,我们学到的,只会更多。我们对人、对生命,将更加珍惜;对歌舞升平中潜藏的傲慢,将保持一份警惕;对开放的世界,将更加耐心地倾听;对科学与知识,将更加敬畏与尊重……包括近些日子颇为流行的名词——“知情权”,难道不也是这次灾难带给我们的直接成果吗。 且不说谁也没有权利剥夺人民的知情权,面对这样的人民,“知情”将意味着全民族精神的奋起,意味着全民族人心的凝聚,意味着全民族的共济艰危的开始。保证人民的“知情权”,意味着对民族精神的信心,对人民力量的尊重。灾难固然是灾难,灾难却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民族,也可以使我们反省自己。至少,当我们再一次遇到类似灾难的时候,我们将不会再遮遮掩掩、欲说还休。我们将首先想到的是,让人民知道! 陈建功 北京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过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迷乱的星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中短篇小说集《陈建功小说选》(北京出版社)、《丹凤眼》(台湾林白出版社)、中篇小说《鬈毛》(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中篇小说集《前科》(华艺出版社)、随笔集《从实招来》(广东旅游出版社)、《北京滋味》(中国城市出版社)、长篇小说《皇城根》等。作品曾多次获文学奖并被译成英、法、日、捷、韩、越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