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法记者的采访手记(报告文学)(5)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1 15:24 北京文学 | |
作者:高红十 一个对得起工作对得起人民的梁春芳; 一个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女儿的梁春芳。 对她的人生该怎样评价才有说服力?换句话说,她一生中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会有人理解么?媒体宣传后会有人认同和欣然诚服并向往学习么? 我问过分局别的科室的同志。该同志说,不会有多少人向她学习,她活得太累,可以不像她这样累也能做个好人。 还有人说,她不给别人帮忙,别人也不会给她帮忙。现代社会谁不求个人,谁又不被人求?她把路都堵死了。家里人跟着一起倒霉。 还有人说,她可以不办不合乎政策的人的户口。领导的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的户口不一定是领导的亲属,可能是公安局求得着的部门的人的家属的户口,譬如财政局、房管局、供电局……梁春芳可以坚持原则,一个部门就难了。 我问梁春芳的儿子,24岁还没有正式工作———不少次有人拿工作换户口,梁春芳都没答应———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你妈这样做你能理解么? 小伙子面有赧色地说,她是我妈哩么(可翻译成她是我妈我当然理解;或者,再不理解她也是我妈)。 我又问,你的同学、同代人能理解么? 他回答得挺快,多半不理解了。 那么梁春芳的价值何在,宣传她的意义何在? 首先得说服我自己,写出的文章才能说服读者。 我想到几点: 人眼是窗,人心是秤,人口是碑。梁春芳用自己的言行有力地证明这世上还有不以权谋私的人、不以权谋私的共产党员、不以权谋私的人民警察,虽然少,但确实有。 她用一生的付出与创造坚守了她的做人准则,实现了她的人生理想,她当得起“问心无愧”四个字。 这坚守的始终如一,证明世上还有这样活着的一类人,不被灯红酒绿诱惑,不为声色犬马动摇,别人以为不值得,别人以为傻,别人以为亏,但她知道自己做得对便坚持做下去做到底。 现代社会价值观杂色而多元。人们跟着时尚走,跟着多数人走,生怕别人得到的好处我没得到,生怕别人吃的亏我吃上了,生怕这拨长工资分房子落下了,生怕值夜班捐款支援边疆赶上了。更年轻者信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大把攫取又大把抛弃,到头来从时光的水流中,人生的长河里一掬属于自己的清泉也没有得到,卖裤子当袄倾家荡产两手空空一丝不挂。 相比之下,谁幸?谁不幸? 梁春芳坚守的东西像她每天上班绕着走的钟楼,高大、厚重、敦实、抗震,也辉煌———梁春芳的全部工作经历就是从以钟楼为中心的西大街派出所走到地处东大街的某区分局户政科,一辈子围着钟楼走了半圈。 而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钟楼,并坚定地围着它走过一生么? 编辑: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