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世界博览》2005年第2期 > 正文

庄园、导弹基地与艺术馆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1 18:02   世界博览

  ◎白云峰 编译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诺伊斯市郊,有一座风格别致的艺术收藏馆。收藏馆的主人卡尔·亨里克·米勒把它命名为“赫姆布洛依岛”(Insel Hombroich)。

  来到“岛”上,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脚下,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曲曲折折穿过
花草丛生的绿地,向远处延伸。园里绿树成阴,浓密的灌木丛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野鸭和天鹅静静地浮游在池塘的水面上。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人声嘈杂的喧闹,只听见鸟儿在窃窃私语。这道乡间美景已远远超越了普通的野外大自然风光,仿佛是画家精心构思出来的一幅画卷。

  从前这里是一个庄园,20年前还是一片荒地。今天我们眼前所呈现的一切,都是景观建筑师本哈德·科尔特的杰作。1982年这块地被德国商人米勒买下,并于1987年作为艺术收藏馆对外开放。

  没有展品的陈列馆

  “赫姆布洛依岛”共有12个陈列馆。“园艺师”本哈德·科尔特将自然景观与室内装饰的概念巧妙地糅合起来。在这种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庄园里找不到深远的景致。在同一时刻,游客的视野中往往只呈现一个展馆。换句话说,游客总是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向另一个,从而始终感到自己处在一个幽静的独立场景里。

  陈列馆的房屋是用古老的荷兰旧墙砖砌成的,因而保留着沧桑的历史痕迹。外观也十分简洁——立方体、平行六面体或是圆柱体,以及光滑的玻璃屋顶。

  首先进入的是“塔楼”馆。这间展厅没有窗户,只有沿轴线开的四扇门,而且都大敞四开,显得十分好客。室内却空空如也。当你置身在里面时,阳光穿过屋顶的玻璃洒在雪白的墙壁上。透过开着的门,屋外那美妙的英式园林风光仿佛是镶嵌在门框上的一幅油画。而当你走到外面,这座展厅如同园林雕塑一般,又成了摆放在大自然中的一件艺术品。室内、室外可谓互为展示,交相辉映。此时,你不得不惊叹于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创意!

  “格劳布纳”馆的外观看上去是用砖和玻璃材料建成的两个对接圆柱体,极具视觉冲击力。戈塔尔·格劳布纳是一名抽象派艺术家,也是米勒的朋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座陈列馆也是空置的,然而它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塔楼”并不相同。如果说在后者你观察到的是一幅“图画”,那么走入这座玻璃屋,在你面前将呈现出一个全景画,而且景色的内容也不再是优雅的英式园林,而是精致的法式花园。由于采用玻璃结构,从外面朝“格劳布纳”馆望去,就像观赏透明的橱窗一样,里面的游客则不知不觉充当了橱窗内的展品。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那就是无论在“塔楼”还是“格劳布纳”馆里,都没有灯光照明。

  不贴标签的展品

  当然,“赫姆布洛依岛”大多数陈列馆仍旧是传统意义上的陈列馆,就是说里面是有展品的。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卡尔·亨里克·米勒开始收藏自己喜爱的各类艺术品,其中包括古代东方雕塑和非洲面具、结构派家具和达达派的作品、克里姆特的油画和塞尚的水彩画、考尔德的“活动雕塑”和布朗库西的现代雕塑,以及大量20世纪后半期抽象派的几何作品。

  来自不同国度、风格各异的艺术珍品——印度雕塑与弗朗西斯·毕卡比亚的油画、伦勃朗的铜版画与亨利·马蒂斯的写生画、中国陶瓷与伊夫·克莱因的作品——被简单搭配在一起,而且不贴任何标签和说明!各个展馆的分布毫无规律可循,亦无编号,就如同它们的名称一样:“蜗牛”、“迷宫”。

  然而,米勒这个怪异的收藏家一直以来从不对自己的构思做任何解释与说明,任凭人们众说纷纭。毋庸置疑,他这种不拘一格的收藏品位还会不时引发一些争议。对此,米勒始终保持低调。20年来,他尽量回避媒体的采访,回答问题时也十分简短而平淡。有关收藏馆的各种活动信息,他主要都是通过熟人向外界发布。

  导弹基地与咖啡

  1995年,米勒买下一块废弃的北约导弹基地并纳入自己的收藏馆。于是,硬铝建造的飞机库和高耸的哨塔成了艺术家和诗人的工作室,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空间。原本毫无生气的军事堡垒,如今被充满人文气息的雕塑所装饰。现在,这里被称做“赫姆布洛依岛”的“文化工作区”。尽管如此,“工作区”仍保留着许多从前基地的印迹:各个建筑物的名称仍然采用原来的军事名录;在通行检查站的旁边仍然立着以前的警示牌,上面写着“警告!军事禁区!”而且还详细罗列出禁区内不同距离所禁止从事的行为,包括“严禁拍照”等。相形之下,今日的导弹基地一切禁令都不再奏效,最主要的原则是公开,该“工作区”甚至24小时开放。

  岛上的咖啡厅是免费的。德国传统的苹果泥、带皮的熟土豆、炼脂、煮鸡蛋、带瓜子仁和葡萄干的乡村面包、、咖啡——可谓纯天然食品。当你在“岛”内漫步了几个小时之后,这绝对是美味佳肴。有趣的是,咖啡厅的位置就在整个园区的正中心,也就是说,当你的参观路线走完一半时,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出现在你眼前。

  生活在“岛”上的艺术家们

  如果说在“格劳布纳”馆里连一件他自己的作品都没有的话,那么“阿纳托里之家”则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随着走近展馆,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石头和金属制成的雕塑品。走到跟前,你更会惊奇地发现阿纳托里·赫施菲尔德本人也在这里。这位70年代在杜塞尔多夫的艺术舞台上小有名气的雕塑家,或许正在忙于创作,或许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喝茶。原来,“阿纳托里之家”并非只是陈列馆的名字,而的的确确是雕塑家生活的地方。

  事实上,“赫姆布洛依岛”有多处供画家和诗人们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他们有的从米勒买下庄园之日起便迁居至此。从前的粮仓被改造成举办展览或音乐会的地方。于是,收藏馆又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现代音乐演奏和文学朗诵。“玫瑰屋”就是这样一个创作场所,它是庄园里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建于1816年。如果说雕塑家阿纳托里喜欢在众人面前进行创作的话,那么“玫瑰屋”里的人则尽量不和游客打交道,更不愿将自己的工作室挪到公开场合。其实,地点并不能说明什么,重要的是他们都在这里生活并且从事着创作……

  (责编:幽山)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