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看世界》2004年第04期 > 正文

《战舰波将金号》:穿越80年的政治暴力(2)

http://cul.sina.com.cn 2005/04/11 18:24   看世界

  在80年的政治暴力里

  柏林电影节组委会去年12月就已放话,要在今年的电影节上放映全本《战舰波将金号》。也许是对“古拉格”的印象太深,许多中国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第一反应都是斯大林当
年对片子做了手脚,其实并非如此。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根据最新解密的档案,斯大林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掌握审查电影的权力。这个超级影迷虽然在日后曾“指导”爱森斯坦如何拍片,并且最终查禁了后者的名作《伊凡雷帝(续)》,但在1925年,苏联的电影创作是自由的。

  1922年,列宁就已经意识到电影这一无与伦比的大众传播媒介对民众的广泛影响。他的天才论断:“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为苏联电影人打开了一片崭新天空。那时还没有多少人懂得什么是电影艺术,也没有太多电影拍摄的条条框框,更没有建立完备的电影审查机制。因此天才爱森斯坦能够自由展现个人化的创造力和难以约束的表现力。

  1925年,拍完第一部电影《罢工》之后,爱森斯坦正与“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决裂,他意识到“协会”对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否定做法与自己思想观念的尖锐对立。但不明就里的苏共中央为庆祝革命胜利20周年,却指派爱森斯坦摄制一部纪念性影片《1905年》,这就是空前绝后的《战舰波将金号》。

  在电影理论家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人的启发下,在没有专业审查管制的情况下,本来只打算将“波将金号”起义作为影片一部分内容的爱森斯坦用了极端的电影表达方法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不用摄影场,不用化装,不要布景,不要主角演员,而是用了1万多群众和红军来“真实”再现起义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按照苏联官方的说法,影片在国内上映即引起热潮。但西方史学者普遍认为,这是苏联当局为了宣传本土电影成就所作出的夸大,在首映日,剧场大概空了一半,主要原因和今天一样——那时候,人们最爱看的是“好莱坞”美国制造。

  但影片进入欧洲后,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德国方面,本来只是在一家偏远的小剧院放映,最后竟拓展到柏林12家大剧院同时上映。1925年的德国票房冠军就是这部《战舰波将金号》。

  接下来,影片所展现的主题和巨大热情让西方各国开始采取极端措施。在德国,虽然全片审批过关,但仅“敖德萨阶梯”一场就被剪去了十几个镜头,有20多米的胶片,官方理由是“过于血腥暴力”,一名军官被水手扔进海里的镜头也被剪掉,甚至对勇敢哥萨克的近镜头也被剪掉。这些删剪不仅是对影片拷贝,而且也行之于翻印的底片。同时,德国禁止任何军人观看此片,怕引发哗变。

  在英国和法国,《战舰波将金号》被全面禁演,政府勒令必须焚毁每一个能找到的电影拷贝。法国一名审查员将爱森斯坦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念与煽动革命的“邪恶言论”联系起来,认为“敖德萨阶梯”这场戏之后的所有镜头都必须砍掉。在美国,电检机构同样不许该片上映,因为“该片会教给美国水手一个范例如何发动一场哗变”。宾夕法尼亚州还公开焚毁了《战舰波将金号》的拷贝。

  在苏联,影片的主题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在斯大林掌权后,该片前边一段由莱昂·托洛茨基撰写的介绍被换成列宁语录。托洛茨基就是那个“托派”的老祖宗、斯大林的派系对手和电影《弗丽达》里女主角疯狂爱上的那个俄罗斯流亡革命者。

  二战期间,1941年夏,《战舰波将金号》的原版底片连同一列疏散苏联电影资料馆部分影片档案的火车在莫斯科郊外一起被炸毁。德国翻印的底片于1945年在柏林被缴获,就是这部底片于1951年被用来制成《战舰波将金号》的有声版,但1926年被德国检查机关强令剪去的部分却无法弥补。所以,现在通行版本的《战舰波将金号》虽然是苏联影片,却还是被西方剪过的“洁本”。不过,又是由于西方的一些电影资料馆在20年代收藏了《战舰波将金号》的原始版本拷贝,所以才有了80年后柏林的原版重现。

  剪剪改改,兜兜转转,《战舰波将金号》的版本史好像历史开的玩笑。

  “同性恋色情暗示”与“表现主义”的“真实”观

  更搞笑的是,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当初西方和苏联所删改的部分,在今天看来似乎都很平常,倒是在今天看来颇有争议性挑战尺度的镜头,却在当年逃过了审查员的眼睛。

  首先就是片中流露出的露骨的同性恋色情暗示。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流亡的古巴摄影师兼作家内斯托·阿尔门德罗。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影评中写道:“从(《战舰波将金号》)一开始,我们就在水手宿舍那幕看出端倪,所有的水手,清一色男性,都是赤裸上身躺在吊床上。镜头触及粗糙而体格健美的男性,在一些时候还加入了梅波索普(美国摄影家,70年代曾拍摄大量黑人男性照片,并引发关于淫秽和卑污的争议)式的肉欲。在最伟大的时刻,看着舰炮缓缓抬起开炮,你会清楚地感到一种类似于芭蕾视觉效果的缓慢而强烈的兴致勃勃。”

  在柏林现场观看全本《战舰波将金号》的《卫报》记者显然也看出了这种暗示。他在报道中写道:“虽然阿尔门德罗等同性恋艺术家有点主观,但还真不能说他们是牵强附会。既然爱森斯坦自己都承认是男性生殖器的狂热崇拜者,那么他未必不会在电影中顽皮而巧妙地作出暗示,比如设计出缓缓上升的炮筒还有水手们擦枪的方式。此外,一组镜头展示一名年轻的水手在渡船上脱下上衣,展示裸露的胸膛。另外在大炮缓缓升起的时候,两名水手显然是在接吻”,还有那张黄色底色、水手站在两根炮管之前的海报,这些都逃不过被法斯宾德和阿莫多瓦等同性恋电影导演训练过的观众们的眼睛。

  更令电检人员尴尬的一个事实是,其实《战舰波将金号》并非一部严格依照史实创作的影片,虽然爱森斯坦号称自己拍的是历史影片。而“歪曲历史”可是当今电检机构一把说一不二的利剑。

  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指出,虽然历史上“波将金号”哗变确有其事,但“波将金号”上的水手并没有想发动革命,也并不认为自己是革命分子。

  就连爱森斯坦本人也承认,真实的历史是,“在‘波将金号’后甲板上发生的那一幕以及哗变的发动从一开始就是纯粹的历史‘歪曲’。油毡布的那场戏(指战舰指挥官在下令枪杀违律士兵的时候,把他们先用一块防水油布蒙起来),包括与之类似的情况, 在现实中从未发生过, 也永远不可能发生。”

  著名的“敖德萨阶梯”只是虚构,可是在爱森斯坦的电影之后,这一幕却被人们当作了历史真相,包括电检机构也从未就这一问题提出责难。这里面其实蕴涵了许多有意思的公众传播学话题。爱森斯坦本人坚信这种表现方式并不是对历史的曲解,他问道:“为什么还要去找作家呢?为什么还要搜寻文学形象呢?为什么还要学习戏剧呢?如果事实上历史可以在它闲暇的时候自己写出一个剧本来?”

  但问题是电检人员们是否也都和爱森斯坦一样笃信“表现主义”呢?或者只是机会主义者,也因此造就了“波将金”和马大三的不同命运。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在电影喷涌而出的激情面前,他们已经无暇估计什么历史不历史了。

  激荡的音符穿越80年时空

  为《战舰波将金号》带来不朽激情的不仅是画面,还有音乐。这也是柏林电影节原版重现的重要内容。目前,一般有声版配乐用的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已经堪称电影配乐的经典之作。但媒体评论普遍认为,在听过生于奥地利的作曲家埃德蒙·梅塞1926年为该片量身定做的配乐版之后,才更能体会导致该片遭禁的冲击力。

  《战舰波将金号》是黑白默片,该片1925年12月在苏联首次上映时,现场伴奏的手风琴,这也是那时收看率不高的原因。影片在德国火了之后,院线老板就请梅塞出山为它创作管弦乐队伴奏的音乐,在影片播放时现场演出。这种形式与柏林电影节放映形式完全一样。

  1926年,当爱森斯坦来到德国的时候,梅塞的创作基本已经完成,就差最后一卷胶片了,即“波将金号”准备出海迎战沙皇舰队,气氛越来越紧张。爱森斯坦当时告诉梅塞说:“这一章就是要节奏、节奏,要突出节奏,高于一切。”他还建议梅塞不要把音乐作为这部影片的陪衬,而是要让音乐加强影片的效果。

  80年后,当人们在柏林聆听到梅塞原创伴奏的电影,《卫报》如此描述听众的感受:“那里有用鼓和镲模拟出的枪炮声,特别是影片最后一幕,打击乐伴随着军舰前进而渐强,最终达到一个让人无法忍受的高潮。”

  也许是因为梅塞的配乐效果太过强烈,当年在德国放映《战舰波将金号》时,有些地方的电检机构虽然允许该片经删剪后上映,却封杀了梅塞的电影音乐,英国甚至在解禁全片后依旧封杀梅塞版配乐。这大概也是电影史和电影检查史上不多见的案例。

  后来,梅塞的音乐一度被认为已失传,所以才有了肖斯塔科维奇的配乐版本,但在1988年英国广播公司首次合成了梅塞配乐的有声版《战舰波将金号》。

  除了上述两个版本,《战舰波将金号》还有诸多配乐版,最新一部是2004年创作的,来自英国电子音乐大师“宠物店男孩”乐队,很多老一点的歌迷都听过他们创作于苏联解体之后的《西行》,这首歌的MTV里还有戈尔巴乔夫呢。

  乐队主唱尼尔·塔纳特声称自己是爱森斯坦的影迷,《战舰波将金号》看了几十遍。他创作的配乐版2004年11月在伦敦一处广场与电影共同演出,其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直到“敖德萨阶梯”这一幕才出现声效——真的枪声。塔纳特说,这是为了展现国家杀人机器的无道。

  塔纳特也知道,公开展现这部曾在历史上遭遇政治检查的经典具有难度。但他认为,这正是爱森斯坦和《战舰波将金号》所要呼唤的精神。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塔纳特说:“爱森斯坦认为,每隔10年,这部电影就应该有一个新的配乐版。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意象理念到今天依旧生动鲜活。它是‘好的变革’的浪漫概念,它是现实的‘波将金号’上的人们寻求积极改变的理想,它将与当今时代的反战运动和反全球化抗议遥相呼应。”

  弱势对强权的抗争,这就是《战舰波将金号》,也是《战舰波将金号》与电检斗争的历史。值得庆幸的是,不论当年还是现在,还没有哪个审查员对爱森斯坦的创作方式张开剪刀,虽然该片刚问世时,比当时主流片子多一倍的镜头数曾让它显得离经叛道,剪辑方式更是前所未见。

  政治敏感?历史问题?其实,这都不是现在电检制度最厉害的咒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其实只是老爷爷级的审查员们嘴里吐出的三个字:看不懂。

  电影因此被阉割。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春意融融 更多>>
[戴佩妮] 你要的爱
[S.H.E ] Super Star
[李圣杰] 痴心绝对
[刀 郎] 冲动的惩罚
[翻唱原音] Lydia
铃声搜索:
 更多>>
江南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缘份的天空 两只蝴蝶 无所谓
缘份的天空 ColorfulDays 又下雪了
夏虫 了不起 没时间
白桦树 很爱很爱你 刺激2005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