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周汝昌:新中国第一场文化运动中我批了老师胡适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0 17:46   南方日报

  时为一介寒微学子的周汝昌何以得到胡适的欣赏?而胡适又如何将异常珍贵的甲戌本《石头记》借给周汝昌?“文革”期间,胡适如何笑看周汝昌骂他?这一个个谜团,都放在了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的最新著作《我与胡适先生——几度红史波澜,一段传奇故事》中。现选取部分精采内容,以飨读者。


年逾古稀的周汝昌先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作者:周汝昌 

  层楼更上

  1948年的这个暑假度过了,我与胡先生的通讯关系又进入新的阶段。不想与此同时,又有意外的考《红》因缘:小说专家孙楷第(子书)先生开始移帐京西,在燕园设帐授业了。这时我并未选他的课,却闻名而去旁听。真是巧极了:他正讲到《红楼梦》的事,涉及曹雪芹,便讲出一段鲜为人知的雪芹轶事,说其人的相貌、性情、口才、风度、饮食等等,皆前所未闻。我高兴极了,课后便向孙先生探询他写在黑板上的那部书《枣窗闲笔》的所在。他告知我,书在北平图书馆,他有录副摘抄本。我不揣冒昧,又向人家借阅。他也慨然惠诺。

  这就是因何胡先生会把大字《戚序本》和《四松堂集》墨迹本托孙先生捎给我的来由。

  这个学期,我住的“四楼”,在未名湖畔,掩映于湖波柳色之间。一日下午正在屋里,忽闻叩门声,开门一看,只见是孙先生,手内托一大报纸包裹,对我说:方从城里来,是胡先生捎给你的。我见人家孙先生也有年纪了,从城里东边胡宅把这么一大包书携至西郊,还送上门来,心中着实不安,赶忙请他坐下歇一歇。但他忙于回家料理事务,也只略谈一刻,就走了——我从谈话中,能听出他已知我“很用功”,这是转引胡先生告诉他的话了。确实的,我这学生倒还不懒,天天忙个不休;遇上图书馆周日、假日不开门时,我简直就像失了家的孩子,惶惶然无所“归”。

  孙先生走了,我方细看捎到的包裹,心情当然又是一阵激动。一个长方形而颇有些重量的纸包,纸是旧报纸。正面是很浓的朱笔大字:“燕京大学四楼周汝昌先生”。(附注:过去几次拙文和谈话里都说成了这是捎到了《甲戌本》,大错;《甲戌本》是我拜访胡先生,亲自取回的。年久记忆混乱了,想来可笑。)

  打开看时,两大函,共二十册,是大字《戚序本》(有正书局石印《石头记》)和一部手写本《四松堂集》。《戚序本》卷前有藏书印记,一方印文是“胡适的书”。我不禁自笑:这位“白话迷”连印章也不用“文言”!可谓绝无仅有矣。

  这儿,说几句“自诩”的话,我一见此本,立即大悟:这个带批语的精抄本,原来就是一部“脂评”古本,纵使不即等于完全是雪芹原书原笔,也就相当接近真相,至少是大大不同于程高伪本了!

  心里不免纳闷:如此分明的事,为何早年俞先生《红楼梦辨》还说它是不知来由的,是与程高伪本互有优劣的本子?若那么“比”,太高抬伪本而贬低原著了,对文学名著如何审辨真假高下,“眼力”是个大问题呀。“人心不足蛇吞象”,我此时益发“得陇望蜀”了:就又写信给胡先生,敦促他赶快访觅《庚辰本》的下落。

  他于7月20日的一封回信,极关重要——信中说:徐藏《庚辰本》下落不明,早年是王克敏代他借阅的。同时又说,前一二年有一部八十回抄本兜售——其详情则未蒙叙及,似乎并未见过。我当时不明实况,因两事连叙,便误读成是指同一本了。其实徐本不曾让“书贾”兜售。况且,若兜售《石头记》抄本,那聪明的书贾第一个就会先到胡先生门前,请他过目,有意无意……再后来,又与赵万里先生晤面,我自然又问及此事,赵先生说他问过胡先生,那是两回事,徐藏本不曾让书贾到处兜售。

  果然,胡先生于下一封信函中就特为注明了:听吴晓铃说徐藏本索价太高,嘱我暂勿为此本过抬身价(以免加大了“奇货”之心理)。在此,只先说明一句:直到1949年,我方从陶洙(心如,号忆园)借得《庚辰本》的八册“照相本”(实是先“晒蓝”,用晒蓝本照成片子。晒蓝是当时唯一的复制技术)。

  奇怪的是,他告诉我说,照相本只有二份,另一份由赵万里先生收藏,但人皆未知——以上是“后话”了。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