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第二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 > 正文

父亲

http://cul.sina.com.cn 2006/02/04 22:25   新浪文化

  作者:谢梅李

  最喜欢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平凡父亲的平凡背影像磁场,散发着忧伤的香味,无形却强烈地揪痛我心灵最深处的柔软神经。

  父亲和这个古老小镇上的男人们一样用一种单纯而笨拙的方式谋生,那就是去远方
打工。父亲到过云南,重庆,青岛,海南...那些繁华城市的偏僻一隅永远留下父亲曾经年轻而质朴的汗水。

  父亲原本生活在一个姓林的人家,兄弟姐妹很多,父亲排行老四,有三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为了生计,父亲被十三担粮食交换到了谢家。谢家太公和爷爷是两代光棍,把延续祖宗香火的责任圣重地交给了父亲。父亲给谢家生了两男两女,靠打工维系起了全家老小八口人的生活。

  自我懂事起就很少见到父亲的面,隐约中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清瘦高挑亲切而模糊的。母亲说父亲这辈子是来还上辈子欠下的债的。他欠了兄弟姐妹的,所以卖身养活骨肉同胞;欠了父母儿女的,所以不停地打工,不停地漂泊,不停地离家远去。五岁的时候曾随父亲在云南,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冰雹的日子,父亲下班回来,抱着我走到工棚外用一个塑料碗接天上掉下来的冰雹。后来在长大以后的一个夏天的夜晚,偶见父亲的背影,突然明白五岁那年塑料碗里接住的那些晶莹的固体是父亲的心,天生的爱我的心。

  那年我参加中考,争强好胜的学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我变得冷漠而严肃。没有笑容,没有感动,甚至几乎没有言语。我似乎活在一个自虐而自闭的世界里。从来不在夏天出现的父亲从打工的那个城市回到了我的身边。父亲不识字,他不明白文字的世界,也不懂运用文字去表达他的世界。他只是在每个夜晚,守在我下自修回家必经的那个巷口,然后带我去路边摊吃一碗热腾腾的清汤面,再然后便是陪我行走在那条回家的巷子里。数年寒窗,当每个夜晚下自修后,我孤独地行走在阴森的小巷里,恐惧无边地侵蚀着我稚嫩脆弱的心,我的神经几乎在每一个夜晚狭长的小巷中惊悸地断裂,疯狂地疼痛直到麻木。而这时的夜晚,一样的小巷,一样的阴森,父亲陪着我,没有恐惧,没有断裂的疼痛。我放慢了脚步,看父亲在我前面渐行渐远,月光将他的背影无限拉长,淡化,模糊。我的泪涌上眼眶。泪水慢慢浸湿父亲的背影。爱,我感受到父亲无言的爱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突然强烈地渴望改变命运,我不能让我的父亲这样继续远去,不能让我的弟弟们像小镇上的男人们一样踏上没有归程的不停远去的路。不能!不能!不能!停住你的脚步,父亲!可是父亲再也停不下来,他要活着,他要他的妻子儿女们活着。所以他要继续离开,继续远去。

  于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开始不停地写作,没命地写作,只为有一天她的笔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让她的父亲停下奔波的双脚。十年岁月,孤独地写作,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生活的尴尬和窘迫,孩子没有停下孩子的笔,父亲也没有停住父亲的脚。爸爸,对不起。爸爸,妈妈,我真的爱你们,可是离开文字,我是如此笨拙,我竟不懂得如何表达爱,而你们面对文字竟是那么无助和不知所措。命运是如此悲哀,如果你们晚出生几十年,碰上这个全民教育的好时代,面对生活你们该是怎样的自信和得意呀!

  二十岁那年,爷爷和太公相继去世。母亲因为操劳病倒了。家庭的担子落到了我肩上 ,白天操持家务,晚上伏案写作。生活的奔波让我一下子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和劳苦,而这份不易和劳苦是我不堪负荷的,于是我患上了伤寒。年幼的弟妹面对家庭的变故慌乱而无措。没有父亲的夏天父亲再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身边。病患中的我看着父亲承担起母亲的角色,买菜,煮饭,洗碗洗衣,照顾生病的母亲和我,他是那么坚忍,默默的做着细腻而琐碎的事。每天深夜我在极度高烧中痉挛呻吟,迷糊中我知道父亲总是一夜未眠,不停地给我量体温,盖被子,直到清晨来临,他便背起我匆匆走在曙光迷朦的街道上,焦急地叩开老中医的家门。。。在父亲的照料下,我和母亲的病都好了,父亲便又踏上了他离开的路。

  二十多年岁月沧桑,其实早就习惯父亲的每一次远去,无伤痛,无眷恋。直到有一天,不知谁告诉我,父亲真的要远去了。霎时间,天旋地转,两腿在战栗中瘫软,我的头脑并非空白,而是思绪杂乱。死亡,孤儿,遗孀。。。悲哀的字眼,在眼前跳舞。母亲因为体弱多病,无法承受,早就昏阕。身为父亲的长女,我强打精神独自面对人情冷暖,琐碎并沉重的负荷。

  只身来到山城,我看不见山城的车水马龙,看见的是无尽的哀愁,生命里最亲的人他要走了。匆匆,太匆匆。不能。怎么能?昏沉沉奔到父亲的病床前,见父亲形容憔悴,瘦如枯槁,再也忍不住泪如泉涌。哭罢方知父亲并没有生命危险,谢天谢地,感谢我家的老祖宗。但是腿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本来要截肢,父亲拼死拼活保住了他漂泊一生的好伙伴。

  宛如绷断的弹簧,我听得见自己心弦虚脱的呼气声。两腿麻木发抖,头脑昏胀茫然,父亲不会去另一个世界了,他不会再走了,不用再漂泊,不用再离开,他终于可以停住他奔波一生的双脚了。可是我的笔还没有改变我的命运,沉重的生活负累严肃地拒绝父亲的停留,尽管脚不再是当初的那个男人健壮的脚。可是它生长在这个男人的身上就注定它不能推卸它必须承担的责任。跛脚的父亲继续上路了。一深一浅的脚印正踏在广西的土地上,也铭刻在我热血沸腾的笔根上。

  2006年的春节,父亲没有回家。他给我和母亲都打了电话。母亲告诉我,父亲对她说我很乖,很安静,她让母亲不要给我压力。狗年来临之际,我站在窗前看漫天的烟花飞落。

  父亲,你是懂我的。

  礼花绽放中,我似乎又看见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里看见的父亲的背影。夕阳西下,晚风迟暮,在医院的红色美人蕉中,两根伶仃的拐杖支撑起清瘦孤独悲伤无助的男人的背影。一股想哭的冲动。永远也无法忘怀父亲的背影。那背影策引着我笔耕不辍,像一根鞭。

  《背影》真正感人的也许不是朱自清先生的大师手笔,而是普天下父亲共同的背影。这道背影支撑起多少妻子儿女的信念和希望。这道背影隐埋着男人永远的坚强和意志。父亲老了。小镇的男人们有不少已经永远留在他们打工的旅途中。父亲活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该是我们还债的时候了。记住背影。父亲的背影。那是属于男人的背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