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2006中国德清“德华杯”第二届中华游子文化节 > 正文

余秋雨:孟郊的诗有历史预言性

http://cul.sina.com.cn 2006/05/09 20:19   新浪文化

  白岩松:透过余光中先生,我很感慨,为什么他写的《乡愁》如此触动我们的内心,因为他写《乡愁》的时候无论是年龄还是当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决定了那种内心的冲撞在他的心里达到了极点。当你离开故乡越久的时候,故乡就越清晰,经常在他乡找到故乡。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不断在走的秋雨先生,有请秋雨先生。

  余秋雨:孟郊的这首诗带有历史的预言性

  我非常赞同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拿着汉字写作就是故乡”的观点,我们在这儿讨论故乡与他乡,确实不应该从原始字面上去理解。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历史体验了这些词汇背后更宏观的意义。

  我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走很远的路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乡关何处》,我其实已经回答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当时,我感到很疑惑,就是李白写下了让每个中国人都会想起故乡的那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他自己为什么老不回故乡?我想两条路在他眼前,一条是通向故乡的,一条是通向异乡的,他选择了异乡的路。一位日本研究者说,李白的魅力就在于一生把自己置于异乡感之中。

  我在约旦的沙漠深处遇到一个中餐馆,我问开店的人想不想家。他们的回答是“一点不想”,理由是我在开中国餐馆,餐馆开到哪里,我就把中国带到哪里。

  德清今天举办游子文化节来怀念孟郊,游子的魅力就在于他万里之外还在想家乡,千年之后家乡还在想他。

  孟郊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安史之乱,同时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正因为处于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这是一个大时代中,游子特别多。他们的出游,不管他们怎么走,都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中国的伦理概念对于转折前转折后的游子的脚步有一种精神内控的力量。这也是让中国社会怎么转折也没有离开他的原形的原因——慈母手中线,这根线不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孟郊的这首诗带有历史的预言性。历史的灵魂某种意义上就是游子,这里有亲情、家乡、慈母的怀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