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精选:国手(11)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1 14:31 北京文学 | |
作者:星竹 十一 这天,整个昌洲城的人都被这突然而猛烈的爆炸声震惊了。密密麻麻的枪声总有半个小时。近晌午的时候,枪声渐渐地息了。昌洲城又显出少有的沉闷。那时万人空巷,寂静得很,整座老城都像被炸死了一样,一动不动。 宁静当中,有人从县府大院里将鬼子的尸体和土匪们的尸体一具具地抬出来,县府门前一片血水。土匪们的尸体要被扔到城外乱葬岗子上。日本人有话,都去喂狗。尸体当然包括林四。 那天,枪响的时候,年永祥一直站在自家的院门上,他有些恍惚,原来林四是带着土匪来打日本人了。他真是惊讶这个林四。心想这个林四真有胆量,有计谋。横整竖整,都比他年永祥强!不只是吹曲子,还有做人。 半晌,马车拉着林四等人的尸体从街上走过。年永祥不忍再看,转身回到院里。他让伙计刘旺晚上将林四的尸体抬回来。他要为林四好好地吹一支头曲。年永祥感慨道:“我年永祥怎么也得对得起林四,不能就让他这么去了!” 刘旺动情道:“年师傅,是林四保住了咱的店。要不然小鬼子一准得找咱的麻烦!” 年永祥说:“无论怎样,咱也得给林四好好安葬,吹上三支头曲!” 林四的尸体是天黑的时候,被伙计们悄悄地运回城的。年永祥亲自为林四擦净了身上的血迹。伙计们给林四换上了寿衣。还设了灵堂,摆了纸人、纸马、纸轿,一样都不缺。年永祥在灵堂里为林四守候了一夜。 次日早上,为林四的送葬开始了。年永祥提起唢呐,站在林四的前头,悲凄凄说一声:“林老弟,我年永祥吹得不好,你可别见笑啊!大哥这就给你送行了。吹了头曲,总会让你安安稳稳地歇息去。” 说罢,一支头曲响了起来,声音悲壮而又悠扬,惹得昌洲城街上的老少爷们儿都跑出家门,立足静听。有人说,这是年永祥吹得最好的一首曲子了。大家知道,这曲子是为林四。林四,英雄也! 就这时候,街上突然一阵大乱。人们没想到王统的弟弟王义闻讯带着日本人赶到了,机枪就架在“年记寿店”的院门外。 街上有人大喊:“年师傅,小鬼子来了,快跑啊!” 年永祥的曲子却没有落。院门上的机枪嗒嗒地响了起来。年永祥站在灵床前,坦然不动,坚持着把最后一首曲子吹完。而这时枪弹就像雨点一般穿过门窗,落在年永祥的身上。 年永祥终于倒了下去。那一天,又是几具尸体被人从“年记寿店”里抬了出来。 那一夜,整个昌洲城都死了一般,没有一点声息。 次日早上,昌洲城里的唢呐手们都拥到了城外。上百支唢呐朝天齐鸣。那声音一波一浪,揪着风,牵着雨,滚滚荡荡,嘹亮得传得十里八里,整个天地都跟着这曲子晃荡。 从那以后,昌洲城里再也没有了吹头曲的人。 小日本被消灭后,人们为吹头曲的年永祥和林四立了碑,碑上刻了大大的“国手”两字,很是耀眼。昌洲城里,有史以来,确实再没有什么值得提及的人物了,就这两位国手,就这两支盖世的唢呐! 尤其是昌洲城里的老人们,打那之后,听了谁的唢呐都摇头。说:“你们就是没有听过两位国手的唢呐,如果听了,你们就不敢再在昌洲城里站脚乱吹。那才是世界上最好、最棒、最绝的两支唢呐! 大家听了,都默着,心想,那倒是两支什么样的唢呐呢? 作者简介: 星竹,男,原名郭建华,1954年生于北京,1981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文学刊物发表大量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共为500万字。其中出版长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集等七部。其小说作品多次被影视界购买,并改编成影视作品。先后获国家、省市级文学奖四十余次。作品被译为英、法、越等多种文字。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 编辑:琪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