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字 > 《看世界》2004年第九期 > 正文

观《十面埋伏》谈“张商谋”的穷途末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6 16:55   看世界

  作者:陈耀明

  从张艺谋到张商谋

  “手,拍红了,拍疼了,拍麻木了。随着刘德华踉跄的背影和金城武抱着倒在雪地上的章子怡悲痛欲绝的画面在银幕上的定格,随着凯瑟琳·巴特尔那极具磁性和穿透力的歌声
,随着字幕一行行地滚动,全体观众起立鼓掌,掌声如暴风骤雨,似乎要掀翻戛纳艺术中心的穹顶,渐渐地又变成了有节奏的击掌,5分钟,10分钟,20分钟……像是要永远击下去。”

  ——这是北京某报特派记者法国时间5月19日发自戛纳的消息,第一时间报道了《十面埋伏》在第57届戛纳电影节的首映盛况。热烈的气氛,激动的心情,赶上咱“神舟5号”升空了。

  但是,两个月后,当《十面埋伏》在中国正式公映,中国观众的手却没有拍红了,拍疼了,拍麻木了,倒是肚子笑疼了。蹩脚的故事、粗制滥造的角色、狗屁不通的台词、牛头不对马嘴的情节、破绽百出的打斗……借用王小波批评一部美国大片的话说:“弄到了这个地步,就不是电影,根本就是大粪。”

  如果北京某报那位特派记者的肉麻报道不是假新闻,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西方观众和中国观众的感官系统、审美趣味以及智商不至于如此悬殊吧?

  新浪网进行的一项网民调查显示,近半数网民给《十面埋伏》打分“不合格”。如果说“《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么,《十面埋伏》则是被唾骂十面埋伏。张艺谋导演以再而衰、三而竭的勇气,宣告他的商业电影彻底破产。

  对于《英雄》,张艺谋辩解说:“《英雄》是一部商业片,是娱乐性质。你不能用思想性之类概念去衡量它,不能用道德观点去仲裁它。”

  对于《十面埋伏》,张艺谋在“看《十面埋伏》,中方正电脑”活动的广告签约仪式上表示:“电影就是工业,它的产品就是商业作品,所以商业影片才是主流作品,艺术影片只是衍发产品……”

  我明白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区别,明白科幻片与恐怖片的区别,也明白贺岁片与主旋律片的区别,就是不明白商业片与艺术片究竟有什么区别。从《辛德勒名单》到《侏罗纪公园》,从《指环王》到《蜘蛛侠》,从《黑客帝国》到《哈利·波特》,哪一部商业片没有道德观点、思想含量?哪一部商业片没有艺术追求?

  张艺谋的根本问题在于:他误解了好莱坞。他总是把商业片与艺术片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他以为商业片就是巨大的投资、巨星云集的演员阵容;就是请日本服装设计师给唐装警察穿清朝战士的服装、请美国歌星用英文歌曲《lover》演绎爱恨情仇;就是到乌克兰的草原上种9公顷的花海拍外景,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就是“脑黄金”、“脑白金”以及“哈药六厂”式的轰炸推销……至于电影艺术,“张商谋”傲慢地说:“对我而言,三五分钟的精彩能够打动观众就足够了,剩下的内容无论别人批判得怎么体无完肤对我都是无所谓了。”

  电影是一种商品,看电影是一种消费。《十面埋伏》的片长为119分钟,观众花五六十块钱买一张电影票,等于购买了119分钟的服务,凭什么说三五分钟的精彩能够打动观众就足够了?以电影院隔壁那家澡堂子为例,如果你只给顾客三五分钟的热水,恐怕顾客该给“3·15热线”打电话了。

  商业片还是行政片

  尽管《十面埋伏》充其量只是一部空洞的武打MTV,但票房却创中国纪录:全国零点首映票房170万元、全国首日票房1580万元……

  在7月21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说:“《十面埋伏》在与进口大片的竞争中,捍卫了国产影片的应有地位,同时还显示出中国电影向全球电影市场迈进的信心和实力。国产电影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曲折,媒体应该为它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对国产影片报以宽容的态度。”

  事实上,《十面埋伏》并没有与进口大片展开什么竞争。在《十面埋伏》票房暴利的背后,除了人们对张艺谋品牌剩余的惯性消费外,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国家广电总局为“净化银幕”,曾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电影院线在6月15日至8月5日的暑期档原则上不准引进一部进口分账影片。于是,原定于暑期黄金档上映的《蜘蛛侠II》、《怪物史莱克II》、《哈利·波特III》纷纷推迟至8月5日以后。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对此发表评论说:“官方限制7月份上映进口大片,可以说,等于在为《十面埋伏》扫除屏障地开路。7月中之后的两三个星期,内地观众的唯一选择,就是张艺谋的这部新片。”

  据说冯小刚导演有个比喻:《十面埋伏》的上映,就像擂台上将美国人的作品绑起来,将其他国产片全请到台下,然后让《十面埋伏》不戴拳套,肆无忌惮地攻击对手,哪有不胜的可能?

  面对人们的质疑,《十面埋伏》制片人张伟平回应说:“至于政府保护国产片的政策,我认为是无可非议、非常正确的,韩国片这几年发展得那么快,不也在实行配额制吗?影片投资大小不同,却放在同一个档期硬碰,这是不公平的。所以国产片确实需要保护。”

  如果说张艺谋是把“商业片”与“艺术片”对立起来,那么,张伟平则是偷换概念,把“张艺谋片”与“国产片”统一起来,把《十面埋伏》独霸暑期档的宏观调控手段上升到保护民族工业的高度。

  在W已经TO的时代,通过行政手段让《十面埋伏》垄断市场,即使获得13亿的票房,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当初为保护国产彩电,就把索尼、松下挡在门外,能有今天的长虹、康佳、TCL吗?

  “净化银幕”的初衷是为了给青少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事实上,在《十面埋伏》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小妹共计被金捕头和刘捕头二人按倒4次,野合、偷窥、暴力、血腥等“18岁以下不宜”镜头比比皆是。不知这些镜头究竟是怎样通过审查的?这其中有没有什么“潜规则”?

  中国商业片的困境与出路

  毫无疑问,张艺谋是一位大师级的导演,他毕竟导演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这样的作品。但是,自从寻找“幸福少女”开始,张艺谋逐渐沦为张商谋。

  基于过去积累的名誉资本,张艺谋可以呼风唤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英雄》吸引的投资额是3000万美元,《十面埋伏》吸引的投资额高达2.9亿元人民币。张艺谋和他的投资商张伟平雄心勃勃地组建起了中国的电影梦工场——“张莱坞”。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张艺谋对好莱坞的理解并不比我们普通观众深刻多少。他完全是盲人摸象,只是摸到了武打,摸到了大制作,摸到了炒作,摸到了营销,摸到了票房,摸到了好莱坞的部分皮毛,并没有摸到好莱坞的全貌和实质。

  毫无疑问,好莱坞也有烂片,比如《泰坦尼克号》。但是,以我们有限的观赏体验来看,好莱坞的导演仍然追求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塑造一些有性格的角色、表达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思想。而张艺谋的商业片却是简单地用巨额钞票拼凑起来的玩具拼图,脱离日常生活,缺乏人性的内涵。正如他所塑造的角色的名字一样,什么“残剑”、“无名”,什么“刘捕头”、“金捕头”,什么“小妹”、“大姐”,这些空洞的、符号化的角色名字,也充分暴露了张艺谋的“艺商”已经降低到了弱智的程度。

  面对批评,张艺谋似乎并不服气,他甚至鄙视人们的欣赏习惯。早在《英雄》遭遇批评的时候,他就公开表示:“批评《英雄》没有故事就批错了,《英雄》本来就不是按传统方式讲故事的电影,只能说他们的眼界太狭窄,他们只接受一种通俗情节剧的方式。如果中国电影只接受一种通俗情节剧的方式是我们的悲哀,我们要扩大宽容度,要百花齐放。《英雄》是一部相当另类的武侠剧,你可以不喜欢,但它相当有个性。我不是为它辩论,它也有缺点,我只是说用有故事没故事这点来评论它很可笑。”

  显然,张艺谋现在目空一切,他只相信金钱的力量。金钱的力量使他丧失了对观众的真诚态度和对批评的接受能力,背叛了电影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良知,同时也使他朝着与好莱坞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编辑:思琴)

  点击查看文化每日超强人气排行榜更多精彩尽在新浪文化!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关键词
小说连载 两性 美女
人体彩绘 爆笑 贴图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