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百花运动中的文艺界:一批“干预生活”作品出现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3 16:04   文汇报

  一批“干预生活”作品出现

  “双百”方针不仅引发了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上的争鸣,也召唤出文学创作的繁荣。一年之内,新办的文艺刊物有近二十种之多,包括在全国有影响的《诗刊》《收获》《剧本》《文学研究》等,《文艺报》也改为大型周报。“双百”方针使一大批老作家再次受到鼓舞。许多早已搁笔的跨时代作家如周作人、沈从文、汪静之、徐玉诺、饶孟侃、陈梦家、孙大
雨、穆旦、梁宗岱等又相继发表文章或作品,出版部门出版了(或计划出版)徐志摩、戴望舒、沈从文等作家的作品选。最能显示“双百”效应的,是一批新生代作家披露内部矛盾的作品的出现,其中包括《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改选》等,大胆反映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批判了官僚主义和其他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消极现象。流沙河的《草木篇》是以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另一批作品,如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宗璞的《红豆》等,则涉及了当时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王蒙的

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在文坛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小说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9月号,发表时编辑部对其有所改动。王蒙时年才22岁,却是具有八年党龄的“少年布尔什维克”,共青团北京市委干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单纯而真诚信仰的青年人林震,来到中共北京市某区委会组织部工作后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刻画了刘世吾、韩常新、王清泉等新老官僚主义和蜕化变质分子的典型形象,同时,又通过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形象,展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篇作品是王蒙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积极干预生活的一种尝试。多年之后,作者回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我自己也是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创作了《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因为它为文学艺术家们创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它鼓励了人们进行批评的勇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