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2005年度《炎黄春秋》杂志 > 正文

台湾学界奇才吕士朋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7 21:57   炎黄春秋

  作者:马社香

  吕士朋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台湾“教育部”表彰的教学特殊优良教授,国际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荣登美国马奎斯《世界名人录》、英国《国际名人录》的名人,也是一个身世坎坷经历了海峡两岸暴风骤雨的学界名流。

  一、靠自学成才的的台大高材生

  吕士朋1928年出生在大陆文化名城———江苏高邮。曾祖、高祖虽没有秦高邮“织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文才,却以科举功名做了两代盐官,积累了一些家产。到祖父一代家道渐告中落,父辈时已见穷泊。吕士朋父亲任职高邮督学,不幸吸上鸦片,肺病不治,抛下5岁的他和两个哥哥去世。母亲靠娘家陪嫁的一点钱,供养三个孩子苦苦读书。吕士朋小学四年级,七七事变爆发。1938年日军占领高邮城,母亲带着他和二哥到乡间逃难。逃难途中一有空暇,吕士朋就捧着书读,后插班乡间国小六年级,完成小学教育,自修了初一课程。汪伪政府成立后,母子三人回到高邮城,吕士朋念了两年书。母亲便再也没有力量供吕士朋读高中了。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新,国民政府在沦陷区举办了一次“收复区学生甄别测验”,吕士朋报名参加,得到相当于高中三年级同等学力程度的证明。学徒三年,休学一年,吕士朋几乎一天都没有耽误,自修完了整个高中的课程。1946年春,在哥哥同学的介绍下,吕士朋来到南京附近江浦县高里乡胜利农场当管理员。半年后胜利农场办不下去了。场长遣散了所有的员工,仅留下吕士朋一个人看管场房和粮食,管饭吃但没有薪水。

  胜利农场的场长姓顾,他发现吕士朋办事认真,国文算术样样都拿得出去,就在农场内办了一个类似私塾的“胜利农场附设小学”。那是当地第一所小学,一下子四五十人前来报名,学生程度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都有,吕士朋当年只有18岁,毫不畏惧地将他们一个个收下来,分班施教,成效很好。学生家长很感谢,自发地家家拿米给小老师作酬劳,因当时

国民党的钞票一天天贬值得太快,米是“硬货币”。吕士朋每月竟有了两担糙米的收入,比北大教授的收入都要高,他便将母亲从生计艰难的大哥那里接了过来。学校越办越好,县政府批准注册为“江浦县立高里乡国民学校”,由乡长兼任校长,县里又派来两位老师,19岁的吕士朋担任了第一任教导主任。

  大陆频频战乱,吕士朋二哥1946年去了台湾,在台湾长官公署工矿处任科长。1948年4月吕士朋陪着母亲来到二哥身边,7月参加了台湾大学和台湾师院的入学考试,均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吕士朋选择了台大历史系,以入学考试成绩优秀,得到奖学金。次年,台湾当局颁布凡是家乡是共产党解放了的学生,一律公费读书。吕士朋大学学费和生活费一并解决了,大学的其它费用,他便靠做律师事务所书记和中学代课维持。大学四年,吕士朋没有花家里一分钱,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全系前茅,经常是代表台湾大学“书卷奖”得主,1952年顺利毕业。

  谁知厄运一下子贴在这位一心读书的高材生身上。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