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天津滞留记(图)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6 23:08 炎黄春秋 | ||
作者:张颂甲 五十五周年国庆节来临前夕,9月21日出版的第779期《作家文摘》刊登了《梅兰芳画传》中有关五十五年前梅兰芳在天津一度“受难”的情况。文中说,在北京 此文既出,旧话重提,不禁使我回忆起历历如在目前的往事。 “移步而不换形”提出缘起 1949年夏,北平解放不久,年方22岁,刚从国民党特刑庭草岚监狱出狱不久的我,离开北平师范大学,到天津《进步日报》(原天津《大公报》)任文教记者。同年10月底,梅兰芳先生应邀到天津市作短暂演出。《进步日报》采访通讯部派我访问梅兰芳先生。 11月2日下午,我在天津解放北路靠近海河的一所公寓里见到梅先生。只见梅兰芳身着深灰色西装,他虽然风尘仆仆,但毫无倦容。看上去很年轻,容貌光彩照人。 和梅先生寒暄叙谈不久,他的秘书许姬传先生也参加进来。我们的话题逐渐转到京剧艺人的思想改造和京剧改革上来。 梅先生认为,时代变了,社会也变了,京剧艺人需要改造。解放后,人民政府一直很重视这项工作,并且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使大多数艺人开始走上新生的道路。对这一点,他是非常高兴的。 我问:“京剧如何改革,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梅先生说:“我以为,京剧艺术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后者(技术)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思想)也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才不会发生错误。因为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它有几千年的传统,近二百年的历史。因此,我们修改起来也就更得慎重。不然的话,就一定会生硬、勉强。这样,它所达到的效果也就变小了。” 他接着说:“俗话说,‘移步换形’。今天的戏剧改革工作,却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 他列举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的话来加以印证:“西蒙诺夫对我说过,中国的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唱和舞合一,这在外国很少见的。京剧既是古装剧,它的形式就不要改得太多,尤其在技术上更是万万改不得的。” 梅先生说,京剧是要改革的,但要改得恰当,改得好。他列举了几个例子:如在《苏三起解》这出戏里,就不宜于把解差崇公道演成一个十足的好人,可以加强渲染他的同情心。在《宇宙锋》这出戏里,把赵忠的自刎改为被误杀,这样更符合剧情的发展。在《霸王别姬》这出戏里,他适当地减低了楚国歌声的效果,戏里说唱歌瓦解了项羽的八千子弟兵,是过甚其词了。他说:“这些小小的改动,不过是初步的改动,还远不能令人满意。” 梅先生毫无架子,对我这个青年记者热情接待,侃侃而谈,使我如沐春风,获益良多。许姬传先生也不时穿插,补充谈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