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换灵魂的一个星期 | |
---|---|
http://cul.sina.com.cn 2005/05/26 15:17 北京文学 | |
作者:关庚寅 特别是1988年9月的一天,林福久接受杨老板的邀请来到了香港。那迎接他的奔驰豪华轿车;那香港某宾馆带客厅双卫的高级套房;以及在香港的一家海鲜坊签单消费,一次就1 杨老板哈哈一笑说道:“实话实说吧,我算什么?是小老板,才10亿港币啦!这还能算是有钱人吗?在香港‘属于无产阶级喽’。你知道吗?在西方国家,什么算富有?拥有私人飞机,拥有私人游艇,最好再拥有私人银行……这才算是真正的富豪了。” 那天吃完饭,天色已经很晚了。杨老板看了看表说:“林先生,男人出门在外,总有一种寂寞的感觉。一会儿,找两个小姐陪陪你。”林福久吓坏了,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嫖娼是违法的。”杨老板笑道:“瞧你吓的,这儿是香港。没有刑事犯罪的证据,香港警察是不能随便闯入民宅的。走,我带你出去转转,体验一下香港的夜生活。” 就这样,林福久在香港足足待了一个星期。 无疑,这一个星期对他来说是改换灵魂的一个星期。这一星期,他那培养多年的文人儒雅、高傲的心态,在巨大物欲冲击下,从羞愧开始不断地坍塌;他那当过16年军人挺拔的身躯,高傲的头颅,在巨大利益的冲击下,开始弯腰点头。何况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短短的时间里,他实实在在地得了600万———600万可是个天文数字,要是靠领死工资,他就是干几辈子都拿不到啊!随之,他作为司法机关公务员原本的骄傲,年轻时曾经的理想信念崩溃了,内心深处的欲望之河开始汹涌奔突。 当他在香港上完这一课,突破口被打开后,他的贪欲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 于是,在鞍山这座城市,林福久拥有了双重身份———鞍山市检察院的调研室副主任,资本初兴时期的精明商人。他变成了这个时代的特有的官场“怪物”,一边把事业做得惊天动地,一边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边把自己放纵得穷凶极恶,一边把自己装扮得美好无比;一边是圣女教徒,一边是险恶魔鬼…… 其实,早在1990年前,他就借着略懂书画,古玩,往来于鞍山与北京的之间,把鞍山收购的旧货古玩,偷偷地倒到北京潘家园去卖,也了解了许多有关潘家园永远无法破译的神秘传说。比方一张旧字画,在窃窃私语中,只卖了160元,谁知日后在拍卖会上,竟驴打滚般不断翻番,卖出了2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一个破蓝花小瓷碗,声称“元青花”,标价12万,被买主用放大镜不知看了多少遍,好说歹说,花8万买到手中,最后经鉴定,是一个连30元都不值的仿造品;还有一个破茶壶,摆在那里,受冷落一年多无人问津,后来竟黄袍加身,被一海外行家100万买走。据说,这把壶原是明代皇室的藏品,后来散落民间……等等。他在倒弄中,虽然没有发大财,倒小有收获赢利颇丰,长了不少见识,开了不少眼。他体验了一种冒险的快感,这为他日后敢于铤而走险奠定了基础。1990年之后,国家经济提速的时代来临,他就像当年的那些最具胆略的投机者一样,自然不会放过那为数不多的几次发大财的机会。据林福久向专案组交代,在1988年至1993年5年间,他仅与香港商人经营钢材一项,就赚到700万元;1993年,他又依靠可以拿到认购证的便利条件,以及敏锐的嗅觉,购买20万股鞍山合成的企业原始股,一年后净赚230多万元。此后,他还大胆地从黑市买下10万股合成股票认购证,倒手炒卖之后赚了180多万元。 当他做完这一切,物质上极大丰富之时,他觉得他就像一个政治赌徒,精神支柱顿时坍塌了! 他觉得他那美好的理想,就像建立在那松散沙滩上的“美丽雕塑”,就像那虚无缥缈大海上的海市蜃楼,当那急风暴雨般的红色风暴刮过,当那无比美妙的大海雾气散尽,他的最大资本青春没有了。而他在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自命不凡,舍我其谁的精神,却丝毫没有减退。而他面对的现实是:他所在的检察机关,是鞍山的特权机关;他的官衔也不高,但掌握着生杀大权;往往只要一句话,一个暗示,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许多利益便唾手可得,且没有成本,没有麻烦,没有后顾之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