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杨沫之子老鬼:我渴望爱和亲情,得不到的才最爱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8 08:19   南方周末

  我渴望爱和亲情,因为得不到的才最爱

  ○:我还感慨的是,你这样在失爱的状态中一路走过来,却也没变成一个仇恨别人、心理比较变态的人。

  ●:有什么可恨的?我渴望爱、渴望人和人之间有亲情哇。我这方面少,就特别渴望
这个。我在新浪网上看到一个读者给我写:老鬼哥,谢谢你,你说的这种现象不只是作家母亲有。我是个普通人家,我母亲也这样,不讲亲情。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看了你这本书以后,明白了。我心里热乎乎的,非常感动。看了一些小孩被亲生父母抛弃虐待的电视纪实报道,也常常让我热泪盈眶。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一般人也可以当成一个爱的教育来读一读,知道孩子是需要父母怎么对待他。

  ●: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生下孩子后母亲要自己带,不能让别人带,否则要造成隔膜。这种隔膜终生都难以消弭。还有一个就是不要太狠地打孩子。那样孩子会永远记住的。

  ○:我看到你哥哥说过:“至今回忆起母亲来,我们几个子女还每每因崇敬、感动和思念而落泪。”是这样?

  ●:因为我们不是母亲的宠儿,得不到的反而最爱。是我跟哥哥两个亲手把母亲送到骨灰炉里的,我们舍不得离开母亲,等烧完了以后又亲手把她推出来。我们把那铁床上的骨渣全都一捧一捧地给敛起来,一粒都不留在那地方。整整两大包啊,拿红绸子包的。这个母亲太难忘了。真是,她伤害过我的心,比如偷了我稿子,管她要,还与我断绝关系。但得不到的才最爱。她死后我们得到了她。她的骨灰我放在家里,她的相片我每间房都挂着,天天跟她在一起。

  尤其她刚去世那半年特别难受。母亲晚年对我很好,她临终前还老问:“小波回来没有?”因为我那时候在美国。所以一想到这些,她对我的不好就全谅解了。所以写这书时心里也很矛盾。写不写她过去对我不好的那些?后来我想母亲是分为不同阶段的。有30岁的杨沫,有50岁的杨沫,有70岁的杨沫。如果我就写70岁的杨沫,不写前面,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杨沫。我要写她的一生,就得每个阶段都写。

  ○:我是觉得不管爱呀恨啊,你这种东西都很强烈。你自己曾经说过:“下辈子如果当儿子,还当她的儿子。”我就想问,如果时间重来,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啊?

  ●:我希望有一个有亲情有母爱的母亲。我不愿意当一个作家的孩子。作家的事业心太强,孩子很受罪,没人管。像我那时候周末从学校回家以后,没人理。只有吃饭时能跟母亲见见面。吃完饭她回她的屋,我回我的屋。我要去她的屋,她也不大理我,她的事儿很多。我呢,可能是好面子吧,父母不理我,我也不主动理他们,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呆着。所以我不爱回家,后来一个月回家一趟,拿生活费,完了就走。因为缺少温暖,所以“文革”中才有打砸抢家里那个事儿。如果要很温暖的话,我根本下不去那个手。但晚年的母亲对我很好,所以,下辈子我还愿意当她的儿子。

  ○:一个台湾读者在读完《血色黄昏》后写道:“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生为人就已经是悲剧了。书中半天使半野兽的主人公林鹄,更是悲剧中的悲剧,以天使的心面对灰茫的大地,以野兽的力澎湃挣扎!老鬼不只是:‘写!写!写!写出我的爱,我的恨,和我的耻辱!’这样一本血淋淋地呈现生而为人的光辉的书,我期望有一天,它能得到它应得到的‘疼爱’。”

  ●:我觉得有希望。那个时代毕竟过去了。中国会变化。中国在变化。

  老鬼,作家,本名马波。《青春之歌》作者杨沫之子。1947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

  4岁时回到北京父母身边。初、高中分别就读北京师大一附中、北京47中。

  1968年冬,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插队。在兵团受迫害,1970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到荒山野岭中接受劳动改造。1975年在周恩来关怀下才得以平反。

  1976年冬,离开草原去大同矿山机械厂当工人。

  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曾在文化艺术出版社任编辑,后调入法制日报社。

  1990年,应美国布朗大学之邀,在该校英语系写作中心做访问学者。1995年12月回国。

  著有:《血色黄昏》(1987)、《血与铁》(1998)。《母亲杨沫》,2005年8月出版。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祖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是一部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吴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2,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