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留学英国启示录(报告文学连载)--6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2 14:44 北京文学 | |||||||
作者:林雪 有收获,但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 可以走的走掉了,没有走的还得留下,很多人临来之前满以为在英国打工就能够挣够学费,所以在经济上没有足够的准备。到了英国他们才知道,自己挣学费对于十年前的留学生来说,也许真的有可能。首先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留学生有吃苦的能力,也有吃苦的准备,还因为那个时候到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不多,布莱尔也还没有上台,英国大学对外国学生收取的学费只是现在的一半左右。可是现在不行了。伦敦的生活费用在大幅度上涨,而留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的工资却在相对下降。2003年,英国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4.5英镑,由于物价的上涨,到2004年已经升为每小时4.8英镑。可是因为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太多了,而且原则上每周的打工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中外的老板们都利用这一点进行盘剥,给他们的工资大都每小时三英镑左右,就连誉满全球的麦当劳,每小时的工资才4英镑,这样的工资也让留学生们趋之若鹜。我们就按照这个价格计算:一个留学生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到晚上打工八个小时,每天可以挣到大约30来英镑,每月可以挣到大约600英镑,可是吃、住、交通和应有的零花等费用,一个月怎么也得花上300到400镑。就算剩下的钱一个子儿都不少地存入银行,一年也只能存下2000到3000英镑,只有英国大学每年所需学费的一半,这还不包括他们在语言学校上课的学费、来年的签证费和回国探亲的机票。 大多数留学生之所以必须去语言学校上课,是因为下一年延签的时候,必须有学校的课时记录。不过这样的课时记录也完全可以用钱去那种被称为“签证工厂”的歪门学校购买,这在留学生中是人人都知道的窍门。不少于80%的留学生利用这个“窍门”,成天忙着打工挣钱,等到某一天觉得差不多了,就找个短训班去混张文凭,然后回国。不过即使打全天工,要挣够学费也不容易。我知道打工挣得最多的,有每月挣到800到1000英镑多一点的,可是我所知道的,在伦敦挣够了学费去上学的留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打了三份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足足干了近两年,据说是把学费挣够了,打算2003年的秋天开始读书。可是这个刚来时候的小胖墩,现在已经变成了豆芽菜,走路都在打晃,而且还不知道他的英语能不能在考试中过关。还有一个,已经打了四年的工,总算挣够了学费,打算上学了,可是英语却一窍不通,和女朋友一起到计算机商店买台计算机,可是和店员怎么都说不明白,弄得旁边的女朋友都觉得丢脸。还有的学生一边打工一边挣着学费,六年了还没有能够拿到文凭。 尽管这些留学生从出国那一天起就开始了独立,可是他们在国内的时候毕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即使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大都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没有多少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现在到了英国,很多事情都无法预料,怎么样去处理和面对,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各自的素质。 我在牛津郊区一所留学生House里,见到了小姑娘陈曦。16岁的陈曦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细眉细眼,轻轻地说话,轻轻地笑,连叹气也是轻轻的,让人真不明白她的父母怎么舍得让这么乖巧的女儿远涉重洋,背井离乡。陈曦一到英国,还没等倒过时差就出去打工,最后在一家咖啡馆找到一份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二点的工作。她在英国的生活,遇到过很多的麻烦,甚至晚上回家的时候,还遇到过英国学生的骚扰,可是我有些吃惊地发现,陈曦还是充满了孩子般的快乐。2003年的春节,陈曦是在英国过的,和一大帮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一起又唱又闹,吼了一夜国内那些熟悉的流行歌曲。陈曦还有两个年龄相当的好朋友,一个在英国西边的威尔士,一个在英国北部的苏格兰,她们约定一年的三次假期,分别在三个地方聚会。陈曦还告诉我:两个好朋友前不久就到牛津来为自己过生日,她们唱歌,吹蜡烛,三个女孩用“馒头粉”包饺子,结果煮出来的饺子一个个都变成了发泡的小包子!陈曦说到这里的时候,脸都笑红了。 这样在苦中体验到乐趣的留学生,也还有很多,其中甚至包括有些不缺钱花的富家子弟。有一个名叫覃弦的女生,母亲是做医疗器械生意的,留学的资金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她还是要去打工。她认为打工是留学的一个必要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留学的生活就不完整,还说打工是她最开心的一段生活。曾经是大学的学生会干部的覃弦,非常善良而且乐于助人,她曾经帮助一个家庭非常困难的留学生打了三天工,收入全部都留给了对方,自己一个子儿也没有留下。为此有的留学生眼睛都瞪大了:“现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还有她这样傻的人啊?真是傻遍了全世界。”后来我就这件事情还问过覃弦,她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还有一个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叫孙笛,家里也很有钱,临走时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去打工!可是他还是去了餐馆,洗餐具把手都磨破了,晚上回来吮着伤口还担心:“这事情可千万不能让我妈妈知道了。”妈妈不放心,说是要来英国看他,孙笛直说不好不好,我妈要是知道我住在这样的留学生House里,还不知道会哭成什么样呢。于是就站在一栋很漂亮的房子前面照了一张照片,给妈妈传回去,告诉她别来了,自己在这里生活得挺好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还是说要来,孙笛没办法了,只好自己飞回去。此时正好是国内“非典”的流行之时。 快乐是青春的本色。覃弦和孙笛的快乐,在于没有后顾之忧,也在于他们已经成熟,对于留学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而陈曦的快乐,在于她很简单,能用简单来应付充满变数生活的人,常常被说成是大智若愚,而简单却是陈曦的本色。虽然她也想妈妈,受了欺负也哭着想要回家,可是一想到爸爸为自己挣钱不容易,一切都很快过去了。打工的生活虽然很累,可是在陈曦这个年龄,劳累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她笑着一路走去,但愿路上所有的荆棘坎坷,都被她快乐的笑声踩在脚下。 劳动改造人。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来说,“沦落”到英国的最底层去打工,尤其能改造人。薛冰从小就拉着爸爸的衣角走路,爸爸妈妈害怕自己上班时孩子出事,就把她锁在家里,薛冰居然就此养成了躲在家里不出门的习惯。薛冰高考落榜后,身为公务员的爸爸卖掉了房子,又找亲戚朋友四处借贷,凑齐了6000英镑,送她到英国留学,爸爸知道这些钱只够她一年的花销,说好了其余的学费靠她自己去打工。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薛冰,性格内向而且软弱,想到要沿着大街一家一家地去求人说好话,她怎么也迈不开自己的腿。眼看到伦敦快4个月了,她还是没有找到工作,带来的那点钱一天天在减少,薛冰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病倒了:她觉得浑身都疼,可是一到医院又说不出哪儿疼,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幸亏她居住的House里有一群非常关心她的留学生朋友,他们和她一起去找工作,鼓励她推开一扇又一扇商店的大门,还四处帮她收集工作的信息,终于在我离开英国的前夕,薛冰在一家咖啡店找到了一份工作。2004年的春节薛冰回国,告诉我她已经做了一家餐馆的小领班,老板给她的工资比其他留学生的工资都要多,自己和同事相处得也不错。为了给自己挣学费,这个柔弱的女孩现在也开始了全天打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连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薛冰在自己最苦恼的时候,到BBC中文网站的“留学生论坛”去聊天,一个署名“中国娃”的男孩告诉她,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在家也没吃过什么苦,因为父母也是“工薪族”,也需要依靠打工为自己补贴学费和生活费用。可是他的英语不好,刚来的时候一句都不会,这样的人在伦敦找工作很不容易,“中国娃”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医院给病人刷马桶,“累得像狗一样”。可是这一切他都咬着牙挺过来了,因为有了第一次工作的经历,他终于找到了第二份比较中意的工作,挣到的钱足够日常开销,而且还有节余。 后来我问过一些老留学生,都认为去医院做刷马桶之类工作的清洁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很多人都干过。可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小皇帝”和刷马桶之间的反差太大了,无论在体力或者是情感上,都让他们受不了。
(编辑: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