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传奇玄秘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三、神秘崛起

http://cul.sina.com.cn 2005/05/13 14:29   北京文学

    作者:关庚寅

  三、神秘崛起

  1985年的北京,中国改革的航船正破浪前行。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对于许多大学学子来说,无疑正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况且,那时的北京,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首都,是人们大开
眼界、梦寐以求的地方;还是改革开放的总指挥部,是改变观念的大本营,也是最早能领略新鲜空气的地方。

  自然,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大学校园里是思想最活跃、观念最领先的地方。

  然而,这些对于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家庭一贫如洗的袁宝璟来说,更多的是内心“不忍心哥哥打工来供学费“,他必须一肩挑起学习的重任,一肩挑起给自己挣生活费的担子。

  袁宝璟成功后,曾多次为记者描述他上大学时最为凄惨的场景:为解决生存问题,他给教授抄书稿,每万字两块钱;给公司写信封,每千个五块钱。后来,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旧三轮,和外地民工”抢饭吃“。

  袁宝璟的一位大学同学也曾向记者表示,他知道袁宝璟家境有点穷,但不至于像他后来描述的那么惨。不过袁宝璟倒是挺有经济头脑,每逢圣诞、元旦等节日时,他都喜欢在学校卖点贺年卡和明信片;每年放假回校,他总是带回点家乡特产在学校卖,“赚回了回家的火车票钱“。总之他是“生意“不断,从不空手。

  当然,作为一个有心计的小城市人,到北京上大学并不是他的目的,他是把上大学看成通向成功的阶梯,而且也是留在北京的阶梯。因为,他感触更深的是,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生最广阔的舞台。这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充满了诱惑力!就连空气都充满了贵族气息。

  为此,袁宝璟内心最大的目标就是:自己能够留在北京发展。然而,一个外地学子想留在北京,又谈何容易?可是,当他干了三件令同学们眼花缭乱的大事后,同学们全服了!

  第一件事是他作为一个有心计的男人,在暂短的大学期间,首先完成了婚姻大事———这个长相气质一般,其貌不扬,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的人,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又在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这使得他受到了一些关注。人们关注多了,他就会利用每一次关注,把自己读书比较多、脑子转得比较快、比较能侃,而且能够把东北人敢冒险,胆子大的特点,一一展示出来。于是,他曾像一个磁场一样,很快把一位性格有点内向、容貌一般、家在北京的女同学吸引住了。伴随着他那富有成效、不停顿的进攻,两人交往便越来越密切,形影不离。她就是后来成为袁宝璟第一任妻子的宋海云。他当初选择宋海云,就是为了留在北京。

  在此基础上,他又师出有名地迈出了第二步,那就是他一边上学,一边把未来发展的眼光,投向了现实社会,盯住一些大公司,特别是盯住了看上去离财富最近的银行。于是,他向心目中神圣的“目标公司”、“目标银行”递送出一份份“自我推荐表“,在那个大多数同龄人都还不太成熟的年代,他以一种早熟的姿态,开始在京城推销自己,这无疑是非常精明之举。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后,袁宝璟先在学校的学生处待了一段时间,便如愿地进入北京中国建设银行工会做文宣工作,端起了一个世人眼中的“金饭碗“。

  恰恰是这些艰辛,使袁宝璟的“财商“得到启蒙和磨练,为日后在商界的驰骋打下了基础。

  然而,他走上社会以后,很快就发现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抱个“金饭碗“的想法,比较肤浅,已经落伍了。尤其是他看到那些大款们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看到一些高干子弟巧取豪夺仗势欺人,看到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空子可钻,他的心理极不平衡。他非常清楚他留在北京不等于能在北京站稳脚跟,不等于能活得真正像个人样,因为要活得像个人样需要钱。而“金饭碗”里的那点“薪水”是杯水车薪。

  1992年,袁宝璟为了脱贫又勇敢地迈出了第三步,辞去了他“来之不易“的银行工作,在北京郊区怀柔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创业资金为多方筹得的20万元。袁宝璟下海后,在资金不足,又缺乏门路的情况下,将目光首先瞄向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研成果。袁宝璟认为: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那些经过论证和鉴定之后就束之高阁、沉睡不醒的科研成果中,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无疑,那些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等待着“独具慧眼“的人们去唤醒。袁宝璟采取苦行僧的做法,仿照推销员,先是一家一家地敲企业的门,将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名单及其所需之技术种类记录在案,再找到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买断相关科研成果,再卖给需要这些成果的企业。

  当然,在拼缝的过程中,袁宝璟也一直留意着适合自己的项目。他很快相中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现在的名字叫做“小黑麦“,其实是一个基因工程,能够将种子基因进行排序。袁宝璟认为,此技术远远高于现在热门的克隆技术。袁相中“小黑麦“技术后,决心将之实现产业化。“产业化是文明的称呼,其实,当时就是租地卖种子,就是去当农民。“

  于是,他倾囊而出,把20万元都作为启动资金,买下了优质“小黑麦“专利。而后,他辛辛苦苦地播种,老老实实地除草,安安心心地施肥,汗流浃背地浇水,实实在在地当了半年农民。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小黑麦”成熟,由于麦种珍贵,很快地占领全国市场,袁宝璟掘出第一桶金……获利200多万元。

  “小黑麦“成为建昊公司所做的第一个实业项目。这个200万元也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后的真实数据。此后,建昊实业的资金链就开始充满传奇色彩。

  初期的经营成功,使建昊公司拥有了步入常规发展的基础。他的奋斗有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平台。以后他如果将这第一桶金善加使用,通过收购和买卖企业———另一种形式的拼缝,他也能迅速将事业做大。但是,不管怎么说,当时,袁宝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杰出企业家的魄力和胆识。因为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他断然决定:建昊参股一些他所看好的企业。

  关于袁宝璟的建昊实业参股一些他所看好的企业,现在公开报道只有一种说法,那就是1994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开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铺开,那些严重亏损、经营不好的企业,不得不被推入改组、兼并、拍卖等产权交易市场,希望这些企业能从产权市场上获得起死回生的希望,并最终寻找到一条新的生存、发展之路。

  这时站在交易另一方的袁宝璟,手握资金不算雄厚,可他却能把这尽管不算雄厚的“好几桶金“,以“51控制49+融资再循环”的公式,打出了出奇制胜的一张张牌:大规模收购一些行将倒闭的企业,然后予以改制,独家经营。

  用51%的资金控制100%的资产,然后通过融资,延长资金链,再度出手。

  1994年初,建昊实业以510万元资金,获得海尔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这中间的300万元差额,袁宝璟的说法是在上海炒股赚到的。由于企业连年亏损,收购条件相当宽松,对剩下的49%股权,袁宝璟和其他股东签了一个“股权回购合同“,承诺在一定的年限内按同样的价格买过来。这样,袁宝璟就取得了这家资产估价1000万的企业的全部产权,随即又将它抵押给银行,贷到1000万,再用这1000万,买到了一家资产评估为1900万的怀柔温阳制药厂51%的股份。然后,再以温阳制药厂股权抵押再借款,进行下一步的运作。这种高风险杠杆的连环运作,使他就像一个高超的杂技运动员,连续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动作,获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也使建昊实业资产瞒天过海,用障眼法迅速增值。换句话说,他只要以温阳制药厂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所得资金除了偿还原来抵押海尔生的银行贷款之外,余额又用于购买另外一家企业的51%股份。以此类推,建昊实业一口气在怀柔收购了13家这样的企业。1996年秋,建昊集团终于将总部移至北京城内。其时,它账面上的资产总额已高达30个亿,负债率11%,拥有的子公司和下属企业达60多个。这就是袁宝璟30亿资产之说的出处。

  1995年、1996年,正是宏观调控最紧的时期,中小国企效益下滑严重。建昊集团又瞅准时机,主动帮助地方国企重组。这样一来既让地方政府松了口气,又扩充了自身资产。乍看起来,真是一个双赢的大好局面。唯一的缺憾在于,银行的贷款总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建昊集团收罗旗下的资产,不能创造适量的现金流,账面上就无法交代。在宏观调控和通货紧缩的五六年里,一些县办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是很难想像的。幸好建昊集团拿到的企业,基本都在北京近郊,北京近年周边地价猛涨,为它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据曾经在建昊集团任职的一位人士透露:袁宝璟1996年开始高薪聘请专家替建昊把脉。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资本运营不是这个搞法,哪有民企替国企承担改革成本的道理?要么找一个主业,安心搞实业;要么效仿国外风险投资公司,以卖出去为目的收购企业。袁宝璟还算从善如流,在公司主业上,他下决心关掉大部分下属企业,一心一意效仿史玉柱,搞起了资金、技术都可以不密集的保健品。尽管建昊的“好心情驻颜口服液“在宣传上比不上“脑白金“天天上中央电视台那般的力度,但也在北京主要纸媒体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浪。

  袁宝璟的另一手是买卖上市公司“壳”资源。建昊集团以1亿资金,收购了比特科技60%的股权,1997年通过重组,引入生物制药概念,抬高估价后出手转让,业界估测,建昊集团这笔交易至少赚到5000万。但此后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上,再难见到袁宝璟公开出现的身影儿,直到后来的雇凶杀人案才带出了他投资期货的故事。

  事实上,关于袁宝璟早期发迹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后来汪兴检举揭发的:1996年袁宝璟玩起“空手道“,通过贿赂家乡———辽阳某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和两位副总经理,挪用国家拨给该公司的二期工程建设款———人民币16亿左右,被他投入到北京市东华证券营业部袁宝璟的账户上,以及其父袁敬民的账户。挪用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挪用款项分三四次,在1996年下半年陆续转到袁宝璟的账户上。在此期间,袁宝璟仰仗着“财大气粗“,搞了假收购“郑百文股票“,肆意操纵股市,另外还炒作其他股票。就这样,他利用所挪用的这笔二期工程款,使自己的资金翻了一番左右,达到了三十多个亿。并利用其非法所得,先后购买了北京市怀柔县南华制药厂、金石山宾馆、花仙阁餐饮中心、北京市富华大厦F座26和27两层作为办公地点———北京市建昊实业公司。并在北京城郊建了富泉花园别墅区。

  另外大部分资金仍在股市运作。1999年,辽阳那家公司的那三个国家蛀虫寿终正寝分别退休,汪兴还发现这三个家伙在经济上的反常现象。那就是他们与他们的子女,有的在上学期间,就动用上百万人民币在深圳炒股;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全家迁到北京。尽管法律至今还没有彻底查清上述事实,即使将来有一天查清了,也不会涉及此案了。因此,我个人更倾向袁宝璟发家史的第二种说法。

  不管怎么说,在短短几年时间,袁宝璟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把事业做得滴水不漏。从小到大,几十万、几千万乃至上亿资产的企业,通通都归到了袁宝璟建昊集团的名下。建昊收购的最大的企业,是深圳上市的比特股份有限公司,价值1.4亿元。就这样,建昊集团的资产以几何级数递增,至1996年年底,三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已有建昊一席。至2002年,袁宝璟自称目前由建昊集团控股、参股或独资的国内外企业已达六十多家,资产净值66亿元。

  又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1999年6月,袁宝璟断然拍板,组建北京建昊高科技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他看好的生物制药和环保产业……

  “建昊“两个字是从英语Genius Power来的,意思就是创造力、智慧力。凭着“智慧”,袁宝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创下了中国企业经营和发展不可思议的奇迹;他的资产经营模式对未来的中国企业或许会成为一种经典。袁宝璟新的奋斗也由此开始,种类包括电子、金融、生物工程、高科技生物制药、房地产……建昊集团一路蹿红,袁宝璟名声远播:收购大王、商业奇才、北京的李嘉诚等等,美誉接连扑来。

  袁宝璟32岁时,获得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创业者大奖“,成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袁宝璟的工作经历和创业经历,使其精于资本运作。袁宝璟31岁时就当上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袁宝璟个人身家据悉高达37亿元人民币,堪称《福布斯》漏网富豪。袁宝璟的创业手法在当今中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可供所有创业者借鉴、参考。拼缝不仅可应用于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样可应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甚至资本交流。对于一般人来说,资本拼缝更困难,但资本拼缝做不了,其他的拼缝还是可以尝试的。做拼缝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条件是掌握信息。

  当然,也有人对他的30亿表示怀疑:“袁宝璟哪里会有30亿!“一位田姓民营企业家如是说。这位企业家曾经在北京市工商联的执委会上与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璟有数面之缘。田说,企业家们有自己的“福布斯“排行,“我们不看车子,不看房子,当然更不看财务报表“。直到事发被捕,袁宝璟的最终身份只是北京市工商联执委。按照工商联的“组织结构“,执委之上有常委、秘书长、副会长、会长;此外,更有代表工商界的北京市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田先生说,北京工商界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文京先生,在用友软件涨到最高的时侯,按市值计算身家可达55亿,现在大概也就30亿吧,不能说绝对,但按常情推断,袁宝璟应该和他还差着几个数量级。

  但是,作为来自外省平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袁宝璟能在1989年毕业后,得到北京建设银行的“铁饭碗“,证明了他的聪明干练和活动能力方面的天赋。知情人介绍说,袁宝璟报到当天,就被下派到北京郊区怀柔县支行信贷科锻炼。他在怀柔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过了三年寻常人的日子。我们不知道这段时间里,这位后来的“商场奇才“心中作何感想,也许他在某一天豁然开窍,在这个时代,仅仅靠个人的聪明干练往往无济于事。

  袁宝璟能够博得亿万富翁的名头,说明他身上有一般民企小老板不可企及之处。1996年,袁宝璟拿出1000万现金,设置了“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昊奖学金“。这件事后来被何建明先生写入其反映贫困大学生生活的著名报告文学《落泪是金》中,激情澎湃的文学家把这个奖学金的设立与希望工程相提并论。报告文学对袁宝璟作了如下描述:“当我看到他名下的建昊集团公司1996年度一年的营业收入26亿、利润5.4亿元的报表时,便确确实实相信了站在我面前的这位只有31岁的小伙子,真是中国当代几位巨富之一的风云人物。“这样一来,就算是以某种名义在袁宝璟的资信证明上做了背书。

  但据建昊集团内部员工反映,袁宝璟经常挂在嘴边告诫大家要努力工作的一句话是“我们没有什么背景“。这样的表态是一种谦虚还是真正的危机感?无从求证。但用袁宝璟自己的话说:“……工作后,还在节假日期间写字卖钱,那时候太穷了,不得不想办法来补贴家用。一直到后来的下海,都是为穷所逼。“

  至此,作为“财富英雄“的表演算是拉开了序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夏日风情 更多>>
[张韶涵] 猜不透
[陈慧琳] 记事本
[李圣杰] 痴心绝对
[黃品源] 小薇
[原唱原声] 你到底爱谁
图铃狂搜:
 更多>>
恋曲1990 情人 风雨无阻
小薇 至少还有你 爱情真伟大
没你不行 第一次 I Believe
飘摇 一生何求 爱简单
爱的主打歌 那些花儿 勇气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