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传奇玄秘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北京文学:留学英国启示录(报告文学连载)--结局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6 15:21   北京文学

  作者:林雪

           十

  “海龟”怎么会变成“海带”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对技术工人到高级管理的各种人才都呈现出迫切的需求,这使得各国留学生都羡慕不已,有香港和台湾的留学生就是瞄准了这个市场,希望能够到大陆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到英国留学,不过是为了取得一张进入这个市场的通行证,他们知道大陆对文凭的重视正在日益高涨。

  一个到英国读艺术院校本科的学生,很可能是为了追求理想中纯粹的艺术;可是一个到英国艺术院校攻读硕士的学生,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说就是为了文凭———因为在文凭的背后,就是很实在的经济收入。一位在国内读完了某热门专业的本科生,当时的月工资是4000元人民币,他觉得少,就奔英国去读硕士,拿到硕士之后一打听:回国后每月工资只能挣到6000元。这位先生突然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到英国来读这个硕士太不划算,一咬牙:“再读个博士!”在英国本土,读个博士要四年的工夫,不是立志将来搞研究的人,一般是不会去读博的。所以留学生要读博也并不难,而且国家全额承担每月1200英镑的生活费用。

  可问题是:当他读完了博士回国,能不能拿上理想的薪水,恐怕还是个问题。就在他出国那阵,国内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是现在1000元钱月薪的工作不好找,可是如果你手里有了一张洋文凭,就可以放开胆子去奔百万年薪。没想到时不过两年,一个新名词在中国的大地上广为流传,闹得留学生们人心惶惶,这个新名词就是:“海龟”(归)变“海带”(待)。

  面对偌大一个对于高级管理人才急迫需求的中国市场,我们眼睁睁看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么快就衍变成“留学生就业难”,由此引起的惊愕,不亚于被当头浇下了一盆凉水,所有的美丽幻想都被它浇了个烟飞灰灭。

  这到底是为什么?

  首先,中国已经不再是百年前“幼童”时代那个极度封闭的中国,当年连林则徐这样开放的官员都不知道英国地处何方,还以为与俄罗斯毗邻。可是现在,中国已经敞开了大门,信息和网络畅通无阻,把全世界联成了一片。改革开放后学成归来的那17万留学生,很多已经被安排在国家重要的岗位上,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留学生从过去的“资源稀缺”到现在的“资源泛滥”;与此并行的,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才质量不断在提高,因为熟悉国内的人文和经济环境,免去了“适应”这个重要的环节,这些都让用人单位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当然了,中国的市场很大,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留学生把目标定在商界。可问题在于:在中国的商界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总们,不一定就迷信文凭。比如19岁的项藜并不喜欢读书,但是肯定会继承父业当上一个大企业老板。他最崇拜的偶像,是金庸先生在《鹿鼎记》里写的韦小宝,最讨厌的人是学校里的老师,最瞧不起的就是留学生中的“挣文凭派”———因为那些比他能读书、来到英国拼命挣文凭的留学生,很多人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在他这样的公司里,谋求一个职位。项藜说:“到那个时候,我或许会招聘一些硕士博士甚至是博士后,可是我看重的不一定就是他的文凭。不管什么样的文凭,如果在三个月之内没让我的公司见到效益,我就要请他走人。”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文凭高”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对项藜的话嗤之以鼻。可是不要忘了,和那些从中国校门跨进英国校门的人相比,已经涉足商界的项藜起码能够代表一部分业主对于人才的价值取向。当然了,项藜的层次的确不高,他的“三个月见效益”的话也实在不很内行,不过别忘了:当今的商界拥有了一大批事业有成的老总们,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留洋归来,对于“留学”内幕可是知根知底。2004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先生继续在英国攻读博士的第一年,很多中国企业已经逐渐放弃了对于纯粹高文凭的要求,转而看重工作经历。一位大企业的老总发出招聘信息之后,很快收到了二十多份各种学历留学生的求职申请,申请中对于工资、住房、保险、医疗、休假等福利项目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是老总让秘书一查,发现其中没有一个人具备实际的工作经历,最后这些“海归”们没有一个人被录用。

  就是具备了工作经验的海归人员,也不一定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人对回国创业的留学生有个很实际的比喻,说他们就像炒的一盘“回锅肉”,火候把握是否恰当,材料选取是否到位,调味是否恰到好处,都关系到这盘菜能否合用人单位的胃口。在那些变成了“海带”的留学生中,一种有过工作经历却又突然改行的人,被称为“串味肉”。例子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一位高材生,毕业后做了好几年媒体,突然心血来潮想转行做公关,于是辞职到英国的利兹大学改学公关,光学费一年就花了10万人民币,生活费是3000英镑。一年半后拿到公关的硕士文凭回国,也没有去奔什么百万年薪,只把月薪定在8000元左右,可是很快发现,人家公司情愿花5000元左右的代价,聘一个在国内扎扎实实学了7年的公关硕士,而不承认像她这种到国外浮光掠影一年便得来的“洋文凭”。想回头重新做媒体吧,自己辛辛苦苦弄来的公关学历却又派不上什么大用场,到现在她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其实在西方,一个人拿几个文凭很正常,再说传媒和公关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可是中国的企业就是不认。现在她对于月薪的要求也已经降到了3000元人民币,还特别后悔当初作出的转专业的决定。

  那些以为拿到洋文凭就万事大吉不求进取的年轻人,也被划进了“海龟”之列,被称为“过期肉”。一位IT行业老总手下有个“海龟”,在国内可算差生,带着父母的钱和希望出国去镀金,学的是计算机。一方面她原来学的是艺术,根本谈不上有啥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她也耽于游乐、不思进取,对软件业领域的最新知识既不懂,也不愿意花心思去钻研。也许是自以为从发达国家回来,所学知识至少超过国内若干年,她对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少上心。但是软件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任何放弃学习的人都会很快被淘汰掉。老板觉得她所学知识达不到技术要求,便把她辞退了,其实当时她的工资仅有3000人民币。现在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带”,天天四处找工作。

  北京某全国十强房地产公司企划总监说,自己手下有个奇怪的“海龟”,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说话唧唧咕咕夹杂许多英语单词,越当着老板的面越爱说,就像钱钟书笔下那种人,在牙齿缝里夹点肉丝以示自家的伙食很好。他喜欢把诸如“公司化管理”之类的新名词挂在嘴边,开会超过一点时间也嚷着要加班费,不过老板实在没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不受重用是必然的。在单位闲着没事,他就拼命考各类他所知道的证件:英语、会计、驾驶,目前在考物流,对同事说自己还在寻找发展方向。这位总监说:反正我是不会看他拿着公司的钱去寻找自己出路的,过段时间忙完后,就建议老板开掉他。后来才听说,他在某个国家留了不到一年的什么“学”,真是份名不副实的“夹生肉”。

  还有一种被称为“没吃出什么特别滋味的高价肉”。南京某五星饭店营销总监伊先生说:我们这儿有个从美国回来的,他做事特认真,工作方法也有独到之处,但是说实话,我觉得他的业务能力的确不比国内土生土长的毕业生高多少,相反还比不上那些有经验的公司前辈。但是他的薪金却是干同样活的人的两倍到三倍。企业文化决定个人行为,留学生受国外教育熏陶造成的某些个性,也未必适应我们的企业文化,因此我对“海龟”的看法是:价高不见得就一定物美,酒店一旦银根紧缩,像他这样贵而不“惠”的高价肉,理所应当会被最先裁掉。

  ……

  据说那些变成了“海带”的“海龟”们,都有这些惊人相似的“共性”,不过这些“共性”有的是能力缺损,有的是没有摸准中国市场的“脉”,有的是习惯不好,有的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都不过是毛病而已。而下面的这则消息,则大大突破了“毛病”的范围,令我们震惊。2004年6月29日,山东临沭县就两名从牛津大学毕业的MBA提起公诉,国内传媒对于这桩案件的报道全文如下:

  今年38岁的安森林是湖北黄冈人,2000年通过考试,自费去英国牛津大学攻读MBA;32岁的尚贤华(女)是浙江湖州人,在英国攻读MBA时与安森林结识。2002年,临沭县支柱企业常林集团招揽海外人才,聘用安森林为常林集团外贸公司总经理、尚贤华为副总经理。集团对于这两位“海归”人材寄予厚望,而上任伊始的安森林和尚贤华工作也非常卖力。但在2003年,他们因涉足并不熟悉的木材市场,做下两宗生意净亏损300多万元,安森林觉得自己无法向集团交代,绝望之下,与尚贤华两人携带公司300多万元现金溜之大吉。他们于2003年的9月转道张家港飞往深圳,40多天后的10月27日被警方抓获。

  安森林案给人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延揽人才不能“贪大求洋”,博士、“海归”等并不是万能的,适合的人才才是最好的;二是对于招聘的人才除了经济、生活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外,还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我们还可以从这个案件中获得更多的启示:要么是牛津大学的MBA课程并不见得就完全适应中国商业领域,要么就是这两位博士没有把“真经”取到手,所以导致了他们在木材市场上的失误。可是我们完全可以认定:牛津的教授们肯定没有教过自己的学生在生意失败后卷款潜逃。这到底是因为两位博士出国前就在中国市场上培养出这样的“潜意识”,还是他们回国后在中国特色的市场上摸爬滚打后受到了“新的启发”,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中国这个市场改造人的能力,实在是不可低估。

  雨果曾经说过:艰难有两个用处,一个是把意志坚强的人变成伟大的人,一个是把意志薄弱的人变成卑劣的人,每当社会需要这两种人的时候,就把他们投入艰难之中。留学是艰难的,在它面前,想要退缩的人已经退缩了,会被它吞没的已经被吞没了,至于那些走出来的,也很难用卑劣还是伟大两个简单的词来概括。他们已经被一个新环境中政治的、经济的、人文的、道德的多种因素重新整合过,所有的这些都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留下痕迹。到这个时候,他们大都已经不大在乎什么文凭了,也远远不再是一纸文凭所能够涵盖得了的。

  中国的人才市场,已经在教训中逐渐成熟。

  [1]  [2]  [下一页]

1、中国式离婚--猜忌差点毁了我的婚姻 2、周星驰专业八级考题试卷(附答案)
3、纪晓岚:三陪男人何以成为智慧化身 4、抗美援朝其间蒋介石三度拟出兵朝鲜
5、亲子鉴定杀死了中国人的家庭忠诚 6、组图:环球厕所猎奇--各有各的味道
7、组图:周星驰御用美女如花的真面貌 8、我要嫁个有钱人 不能爱上没钱的他
9、孤岛上的异国囚徒--与自由遥遥相望 10、龙城之谜--中华文明起源辽河吗
-----------------------------------------------------------
文化热门搜索:
 关键字: 金庸 无厘头 写真 老照片 周恩来 测试 搞笑

  (编辑:琪琪)

  点击查看文化每日超强人气排行榜更多精彩尽在新浪文化!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