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说明
|
我们力求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结合我们的观察员评论和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引领大众对热点新闻和各类社会话题进行深度讨论。>>欢迎来稿 |
|
|
|
|
|
很难说该贴的发布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它是在“传播不良意识”,或许它只是“哗众取宠”,又或许它揭穿了内心的成见。不管怎样,至少,每个人都有话要说。[发表评论] |

|
[“处女率排行”根据何在?] |
->网友斯兰:不准确 |
->网友sail:有一定道理 |
某电影学院的处女率是不是为零,不得而知。但该排行榜的准确性几乎可以说是等于零的。此排行榜从何而来?得出的数字是否经过科学的调查?难道某电影学院的女生全都说自己不是处女吗? |
|
尽管很多人对其准确性不以为然,但新浪网正在进行的调查表明,有将近一半的人对校园的不良风气担心,说明数字虽然杜撰,但是也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人疑问,它究竟是不是与人们的心理预期抑或是传说中的种种大抵相符呢? |
|
[如此排行是否太无聊?] |
->网友leilei:很无聊 |
->网友小风:只是博人一笑 |
多数人认为处女排行榜无聊、低俗,处女与否有什么必要公开?从中可以看出歧视女性的不良倾向。在作者眼里,女性的角色说好听是“尤物”,不好听则是“玩物”。大学生这样的“天之骄女”,表面上受到口诛笔伐,实际却是某些人的意淫对象。 |
|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很明了,此排行榜的制造者是想借其“独特创意”来博人一笑而已,只是多少有些不太成功,是不是就该“上纲上线”地扣大帽子呢?如今的饮食男女,面对到处充斥的麻辣文字和惹火图片尚能泰然自若,对此段子又何必认真? |
|
|
|
|
把“高校处女排行榜”当作一种谈资固无不可,事实上,对此问题的关注折射出了其他更多的社会问题:排行榜、大学性问题、国人的处女情结以及网络自由言论的底线等等。[评论] |
|
|
|
高校处女排行榜的出现更像是对排行榜的戏谑与嘲讽。就在处女排行榜争议的时候,另外一个关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排行也如火如荼地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谁有资格制造排行榜?显而易见,“排行榜们”正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权威性。从“给名山排座次”到“各大城市排名”再到如今的“处女率”排名,排行榜已“秀”尽其能事,惹得城市掐架、名校争风。一个本来好端端的概念被如此滥用,还有谁会相信排行榜?
[发表评论] |
|
|
|
 |
互联网发展初期和高速发展期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但如若不能及时发现苗头,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就势必给一些‘准网民’或者‘非网民’造成心理障碍,把互联网看成洪水猛兽而拒不接受,“处女率排行榜”带出的互联网“七宗罪”就是一个明证。[评论]
·“北京高校非处女排行榜”带出互联网“七宗罪” |
|
|
|
从高校“处女率”排行榜的备受关注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人们已经进化到了可以对“性事”谈笑风生,尽管“一夜情”与“写真集”已不再“扎眼”,无论你承认与否,“处女情结”仍然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心锁”!试问,男性的童贞又如何度量?男性就比女性更有资格放纵吗?“处女率排行”恐怕是对上千年“男本位”社会的最佳注脚。 从有上万人参与的新浪观察大型调查中可以看到,对配偶是否是处女在乎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即便如此,80年代也仍然有将近60%的人对处女问题很看重。[发表评论] |
 新浪“性”调查表明60、70、80年代人认为配偶应为处子的人数逐渐减少 |
|
|
|
前一段时间,新浪网友曾就“大学校园的性问题”展开热评,而高校“处女率”排行招惹争议则再一次表明:当所谓的“性革命第三次浪潮”席卷而来,校园已不再是一块净土。对性行为的漠视,商业性交易在校园内的滋长,都使伦理道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该心怀何种心态去看待大学生的性,是窥淫,是嫉妒,还是一颗平常之心?
上面的数字表明:尽管性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观念的转变却是远远不及,不由人想起西南某学院对怀孕女生的严苛做法。看来,如何协调有关“性”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以更加与时俱进的眼光去看待它,这个问题足以引起重视。[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