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游戏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文化首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专题 | 专栏作家 | 长篇连载 | 人气排行 | 观察 | 评论 | 论坛


  当国人正在为美国科幻作品《黑客帝国》的配音问题争执不休的时候,被称为中国科幻之父的郑文光在落寞中逝去。80年代中期后的科幻作品一蹶不振,科幻杂志销量普遍下跌,难道中国人失去科学精神了吗?失去想象力了吗? [发表评论]
  新浪特稿   中国科幻的现状
  
科幻小说的根本是想像,任何对想像的束缚会阻碍它的正常发展。80年代中期科幻小说被科学界指责为“对科学的污染”,于是正蓬勃发展的科幻小说变成了可怜的“灰姑娘”。而今,这种不宽容虽不会再主导一个文学品种的悲剧,但却依然存在。>>全部  [发表评论]
  新浪专访 《科幻世界》总编阿来:中国科幻的出路就是市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科幻小说要么被看成儿童读物,要么被看成科普读物中的一个门类,科幻作家为了出版,不得不去适应认识的误区,结果损害了有潜力作家的原创能力。其实,科幻小说就是科幻小说自身,而不是其它任何一种东西。>>全部  [发表评论]
  网友言论
  ·涅槃者--沉痛悼念郑文光老师
  ·我们期待着科幻的再次崛起
  ·路终究还是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中国的幻想文学在何处?

  ·国人的科学精神患着贫血病
  ·少发牢骚 多为科幻尽力!
  ·是什么颠覆了中国的科幻文学?(new)
  ·不要对市场肤浅地媚俗!(new)
 ·感到悲哀 为郑 也为中国的科幻事业!
 ·天空下的幻想是永恒的纪念
 ·幻想才能引领未来的超越!
 ·从“霍金热”到“M理论”
 ·中国的科幻小说不能忽略市场
 ·科幻作品的时代气息不能太浓
 ·中国人太穷了 太现实了(new)
 ·我们是否还有幻想?!(new)
 ·不知道怎么说 只有悲痛!
 ·这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怀念“飞向人马座”的年代
 ·科幻:科学和想象的完美结合

 ·我们为什么失去了想象力?
 ·中国人对科幻没有热情!
 ·科幻小说应该具有前瞻性(new)
 ·科学从发展以来就伴随着幻想(new)
   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在落寞中死去
 
  2003年6月17日,唯一获得国际科幻奖项的中国科幻作家、74岁的郑文光先生去世了。包括美国科幻机构在内的海外传媒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中国媒体却悉数保持沉默。在对科幻有着轻视传统的人们中间,这并不足为奇。直到十天后,北京某媒体发了郑文光先生的死讯,许多人才首次通过互联网知道了“郑文光”的名字和事迹。

  郑文光事件不尴不尬。然而,对于几十年来一直步履艰难的中国科幻界来说,这其实还算不得是最大的尴尬。中国科幻在历经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兴起和辉煌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客观限制,情况急转直下。80年代中期甚至出现了小说出版“零的尴尬”,令世界文学界为之震惊!当年一批久负盛名的科幻作家如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等人受此打击生病的生病、改行的改行,中国科幻几乎就此绝迹;多年来唯《科幻世界》一家在苦撑局面,科幻已被等同为“儿童文学”!迄今为止,许多科幻作家还羞于用真实身份安身立命。在一位科幻大师去世的背后,惹人深思的东西实在太多。[发表评论]
  ·中国“科幻小说之父”在落寞孤寂中死去
  ·北京科协每年80万4年征不来一部科幻小说
·乌托邦的梦萦 送别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
·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飞向人马座》
  中国科幻 为何一蹶不振?

调查问卷
在您心目中,什么是“科幻”的定义?
儿童文学,接近童话
好莱坞高科技大片
描写不存在的世界
科技和想象力的结合



中国一代科幻文学大师郑文光先生去世后,海外媒体竟相报道,中国媒体却患上了集体失语症。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
中国科幻日趋没落
这种报道没有号召力
国民不重视科学精神


往期回顾
·北大人事制度改革
·“告诫”是冒犯吗?
·赦免杀妻科学家?
·文坛的“叫喊”
·你喜欢“偷窥”吗?
·祸起野味?
·干得好不嫁得好
·直面非典战胜恐慌
·保护学生的权利?
·向白衣战士致敬!
·富翁征婚惹风波
·关注问题大学生
·向战地记者致敬
·以难民的名义
·知识分子的腐败危机
·中国“病人”
·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直面电视的尴尬
更多 >>
 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吗?
  当国人在SARS期间正在争议应该不应该洗手、吃野味时,当我们正在为学术剽窃,违反科学最基本规范说情时,我们的科学精神在哪里?此时,曾经风靡一时的香功、中功创始人底细一再被曝光,而我们到底应该信赖什么?此时,有科学家大声疾呼:中国科学家在SARS战役中输给了外国同行。

  梁启超曾言:“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今天,据来自中国科协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只有1.4%,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为欧盟的1/15。在这不该有的错位中,我们不但争论什么是生活陋习、争论什么是“真伪气功”、什么是“学术腐败”……令人最最尴尬的事实是:在许多西方国家担任向普通民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促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最好工具恰恰正是被我们一贯忽略不计的“科幻”作品![发表评论]

·姜奇平:在祛魅与返魅之间 评王赵之争
·由中国“科幻之父”之死说科普  
·中国作家何以成为最大的科盲群落  
 传统文明:科幻的朋友还是敌人?
  面对中国科幻的长年不景气和接连不断的尴尬,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适合科幻小说发展的条件:“儒家文化重在世情人伦,从根本上压抑了通向未来的想象力。道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缺乏主动的进取精神;墨家文化产生出的是武侠小说而非科幻小说。”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科学思维一向薄弱,象科幻这种纯粹的舶来品,在中国原本就找不到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难以跻身主流文学的位置。
  这种分析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有人反驳道:中国古代有《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现代有《从地球到火星》、《珊瑚岛上的死光》和《卫斯理》。可见传统文明并不是科幻的敌人而是朋友,中国人并不缺乏丰富的幻想精神和能力,甚至比变幻无穷的美国“蜘蛛侠”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真正缺乏的只是对这种潜力的开发和重视。[发表评论]
  [中国人的文学幻想传统哪去了?] [难道中国就拍不出科幻大片] [中国科幻曾有的燃情岁月]

 以什么样的名义命名科幻?

   当科幻多年以前承载着普及科学的使命时,危机还并未暴露,数不清的科幻作品横空出世。当20年多前,中国科幻 “科学普及”的使命终结,她将走向何处的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可惜无人作答。80年代甚至出现中国科幻创作零记录的世界“奇迹”。在今天的西单图书大厦,“科幻小说”仍摆在“儿童文学”的架子上。
   长期以来,纯文学作家不承认科幻小说的地位。中国文学的奖项多如牛毛,可就是不接纳科幻小说。唯一获奖代表还是上个世纪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而在许多发达国家,科幻被认为是一种最恰当的,反映与探索人类在今天这个科技革命时代种种现代焦虑的“先锋文学”。身份的尴尬,正是是中国科幻最大的尴尬。究竟以什么名义来命名科幻?[发表评论]
  [中国科幻创作为何步履维艰] [九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扫描] [从辉煌到没落,中国科幻姓什么]

 科幻与传媒,不得不说的故事

  与郑文光老先生去世一样,以下事件也发生在2003年上半年:香港一位歌星自杀,竟引发了全国媒体的集体尖叫;不久前,一位自称受“皇阿玛”性骚扰的女子向媒体的哭诉,同样引发了十二级强地震。淹死16头猪可以引来15个记者,遗憾的是:郑文光先生在6月17日去世后,连美国的科幻机构也发布了消息,而中国媒体则患上了集体失语症,使得这位唯一获得国际科幻奖项的大师的去世显得异样孤寂。
  传媒在提供优秀的科幻、科学读物,培养国民想象力、创造力与探索精神上不得辞其责!但科幻如何与传媒联姻借势发挥,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
[发表评论]
  [传媒在科幻事业中的作用] [科幻遭遇的“冷”与“热”] [媒体势利,做学问不如赶时尚?]
    编后按:拯救中国科幻 自反思开始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的未来!当我们为黑客帝国奇异复杂的构思所震撼的时候,当我们为星球大战宏大壮观的叙事所惊呼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想象力远远地落后于别国。不是没有对想象力、科学精神的需求,想想看,上天入地的神鬼灵异有多少市场?再想想看,破解气功秘诀的实话实说收视率节节看涨。
  尽管1999年中国科幻出版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建国五十年来的峰值,全年出书289种,总码洋超过了2500万元。但遗憾的是,这些书中中国本土作品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小。
  1903年,鲁迅先生在译完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后写道,“导中国以行进,必自科幻小说始。”中国的科幻事业乃至科学事情的发展,也一定要从反思我们的落后开始。[发表评论]
     ·呼唤“中国科幻”从困境中突围 ·科幻,中国的下一个热门专业? ·中国流浪的纯文学与重焕生机的中国科幻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