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字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六)北京出了个“怪罗汉”,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1 15:42   北京文学

  作者:徐凤桐

    (六)北京出了个“怪罗汉”,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对于“卅二万种”突然地不翼而飞,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但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即“卅二万种”绝对不会被人毁坏掉,因为它不是用纸材或木材制成的一般物品,可以
很容易地烧掉或毁掉,“卅二万种”是一块巨型硬玉,是一块无价之宝。也就是说,此物肯定还在,不是被弄到国外去了,就是被弄到国内的一个什么地方去了。“卅二万种”肯定还会出现在人们面前,只是出现的时间问题,地点问题,或以什么面貌出现的问题。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过了好多年之后,在人们几乎把此事淡忘了的某一天上午,“卅二万种”这块巨型翡翠,竟然以改头换面的身份,最先出现在距云南数千里之外的古都北京的一家玉器小作坊里,并引起了一位名叫王树森的玉器雕刻艺人的痴迷关注。时间是在20世纪初叶。

  在古都北京各种有名的行业中,有一种行业叫玉器行。过去从事这个行业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玉器商人,另一部分是玉工,也叫玉匠。北京由于是中国五朝之都,居住的达官贵人多,喜欢玩玉的人也多,这样,对于北京的玉器行业来说,自然就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北京城,不仅价值昂贵的玉件多,而且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

  在北京玉器行的能工巧匠中,人们最为推崇的有五个人。他们的名字是:潘秉衡、何荣、刘德瀛、王树森和刘鹤年。北京人有个习惯,喜欢把一些出了名的人物归类成“四”,像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武术界的“四大拳脚”,等等。北京人也把玉器行里的前四位人物,即潘、何、刘、王称呼为“四怪”,即四位各怀独特技艺的怪杰人物。为了不埋没刘鹤年的独特技艺,人们又在“四怪”之外加了一个“魔”字,把刘鹤年称为“一魔”。这样合在一起,在北京玉器行业里,就有了“四怪一魔”的美誉。

  在这“四怪一魔”中,王树森是以雕刻罗汉而著称,即无论是什么样的玉料,只要一经他的手,就会变为形态各异,性格鲜活的罗汉,所以,在北京玉器行业里,王树森获得了“怪罗汉”的美誉。

  王树森的父亲也是玉器行业里一位不错的玉匠,王树森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北京玉器行业里学习玉活手艺。有一天上午,父亲要王树森到一条街上去买磨玉石的砂子,在路过一家不太大的玉器作坊时,王树森偶然看见玉器工匠们在雕刻一件玉活,这件玉活引起了王树森的极大兴趣。因为这件玉活的成色和质地之好,体积之大,是王树森从来未曾见过的。他一边看着工匠们操作玉件,一边连声赞叹不已。这时,正在干活的一个工匠心不在焉地问他说:

  “小兄弟,没见过吧。我告诉你吧,这算不了什么,这只是从一块大料上切下来的一块小料,如果让你见到那块体积巨大的玉料,肯定会把你吓坏了,那块玉料才真的称得上是惊世绝品呢。”

  “啊!你说什么,还有一块比这块大得多的玉料?”王树森惊奇地发问。

  “对。听说在这块玉料上还刻有‘卅二万种’几个汉字,多年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这几字是什么意思。”

  正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个工匠无意中说的这几句话,使王树森为之一振。王树森想,难道世上真的有如此之大如此之好的玉料?从他懂事起,对于这样的玉料,别说没有人见过,就是听人讲故事也没有说起过,世上竟然真有此事?对于准备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玉器行业的王树森来说,他对“卅二万种”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他总想通过一些渠道,能亲眼目睹一下这块巨型玉料的风采。正是从此开始,王树森就和“卅二万种”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从20世纪初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位在玉器行里出了名的“怪罗汉”,一直也未能见到“卅二万种”的真面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怪罗汉”就已有不小名气。从1966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由于对“四旧”的无情批判,玉器行业冷清了,王树森所在的“北京玉器厂”自然也受到了不小冲击。到了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北京的玉器行业也开始日渐中兴。此时的“怪罗汉”,也恢复了元气,开始精神焕发,准备赤膊上阵。他真的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由他亲自设计制作的两件玉活,一下子就轰动了京城。一件曾荣获当时全国美术工艺品的最高荣誉“金杯奖”,而另一件比火柴盒稍大一点的玉活,在香港一出手就卖了180万港元的高价。在那个年代,180万港元,是一个相当吓人的数字。此事在北京玉器行业一时成为美谈。此时的王树森,不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且还当上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委员。按常理来说,年近古稀的“怪罗汉”,此时的心态应该是比较平和的了,因为自己的才华和劳动,已被国家所承认、社会所肯定,人也到了晚年,用北京人的话说,每天都可以无所事事地散步遛弯儿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还有一桩终身未了的心事,致使他心事重重,忧心忡忡,有时候竟到了茶不思、饭不想、夜不眠,甚至如醉似痴的地步。这桩未了之事不是别的,还是他日夜都想见到但始终未能见到的那块巨型玉料“卅二万种”。

  有一天,“怪罗汉”做了这样一个梦。

  他在一个非常大的水面岸边上漫步行走,见到水的中央有一个岛,岛上有好多宫殿式的房屋,他很想到那个岛上去看看,但就是找不到去那岛上的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子傻劲,一气之下,王树森跳下水直奔那个岛游去。上岸后他走进一个很大的院子。这是一个共有前后五进院子的院落,建筑宏伟,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内静悄悄的,一个人也见不到。他小心地走进第一进院子的正殿。进了正殿,他一眼就见到在厅内正中摆放着的一个巨型翡翠花篮。这件巨型花篮体积之大,玉料之好,设计之妙和雕刻工艺之精,是他从事玉器行业以来头一回见到。接着他又走进第二进院子的正厅。在这个院子的正厅内,摆了几件翡翠屏风,其体积之大和雕刻之精超过了刚才他见到的那个翡翠花篮。他继续往第三进院子的正厅走去,在这个大厅里,摆放的也是一些翡翠工艺品,件件都质地晶莹、技艺出群。他来不及仔细地件件观摩,直接走进了第四进院子的正厅。在这个厅摆放的是一件巨大的玉山。这件玉山有翡有翠,红绿相间,体积不仅远远超过前几个厅的展品,其绝妙的设计和复杂的工艺,更是世上罕见。他围着这座玉山转过来转过去,边看边琢磨,好长时间都不想离开这座玉山。他想这里既然有五进院落,所摆放的翡翠展品是越往里走其体积越大,工艺越精,那最后一进院子的展品肯定是最好最大的。于是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座玉山,向第五进院子的正厅走去。出乎所料的是第五进院子的正厅内空空如也,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使他有些扫兴。睡醒后他曾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做了这样一个梦,难道‘卅二万种’现在都变成这个样子了?为什么在前四个展厅里看到的都是些翡翠大件珍品,唯独在第五展厅什么也没见到?真是怪事。”

  随着王树森技艺的成熟和年龄的增长,他想找到“卅二万种”的心情也更加迫切。因为在北京玉器行里享有盛名的“四怪一魔”五个人,此时,离世的已去,病倒的已瘫,能够出来坚持正常工作的,只有“怪罗汉”一人而已。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关于这件事,他生怕一旦走漏风声,会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隐患和不测,他对任何人都一字不露,而在自己内心深处整整埋了十年。在“怪罗汉”看来,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百业待兴的年月,如果能把“卅二万种”这块巨型玉料找到,用自己的技艺,把这块玉料雕刻成一件惊世绝活,成为国宝级的收藏品,也就实现了他这一生中最大的夙愿。另外,王树森自己也明白,他已年近古稀,不知道老天爷会在哪一天突然向他招手。于是,王树森下定决心,一定要趁自己健在的时候,利用有生之年把有关“卅二万种”的事,弄它个水落石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