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兴趣班”是家长的兴趣而非孩子的兴趣

http://cul.sina.com.cn 2005/11/21 11:15   北京文学

  “兴趣班”是家长的兴趣而非孩子的兴趣

  就奥数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他建议应该多去问问孩子,听听他们的感受,“我敢打赌,80%的孩子不愿意上奥数班。”记者采访的家长也承认,上奥数班是他们作出的决定,孩子并不乐意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今中外,母亲的形象都是慈祥伟大、无私可亲的。但是,一场作文赛所透露出的信息,却让天下不少母亲大惊失色、瞠目结舌。

  不久前,武汉市举行了以《给我一点时间》为题的“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一些学童笔下的母亲形象惊人地相似———一位被妖魔化的“慈母”。

  一个参加比赛的小学生经常上奥数班,还有其他各类兴趣班的学习。在他的笔下,妈妈是“会计师”,算好了他的每一分钟;妈妈是“变色龙”,考了高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

  谁在将家长们妖魔化?有人说,正是大人自己。因为他们为了“望子成龙”,正在“逼子成龙”,从小便逼迫他们的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优班”,导致孩子生活在童年里,却没有童年的生活。不谙世事的孩子于是对母亲产生了抱怨心理。

  河北

石家庄新华路小学的李小佳(化名),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已经有三年上奥数班的历史。她说,她讨厌上奥数班,有做不完的难题,每天她的妈妈都会给她准备一大叠的奥数题,不仅连玩的时间没有了,就连老师留下的作业也没时间完成。以致有一次她跑到老师面前,要求老师不要再给她留作业了。她问记者:“是不是你们小的时候,也像我现在一样,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很少有玩的时间?”想想20多年前记者的童年生活,我没把这个结论告诉孩子,因为觉得对不起她。

  与现在的孩子比起来,记者的童年实在是可以用幸福来描述。尽管当时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比现在的孩子匮乏得多。但那时的孩子,最大的财富是大把的时间。那个时候,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基本没有兴趣班、特长班、培优班。那个时候,家长虽然也关注孩子的学习,但仅止于是否完成家庭作业,在学校里是否听老师的话。

  网络流行起来后,兴起了一股“70年代回忆热”,在各种有关70年代的回忆帖子中,无一不涉及当时的游戏———打沙包、跳皮筋、捉迷藏、溜冰、玩陀螺……数不胜数。童年的这种经历,对每个70年代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财富,一种即使到老,也可供咀嚼的幸福。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不知道20年后,当他们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会有什么内容沉淀下来。

  常华,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今年刚刚上初一。她的小学班主任对她评价极高,认为她是“从教10多年来见过的最出色的学生”。事实也确实如此,小学毕业后,常华过关斩将,不仅考进了石家庄市的一所重点中学,而且被分进了重点班,得到了该校的一等奖学金。从小学一年级起,常华就报了奥数班,与别的孩子被动表现不同,在班主任眼里,常华对数学有极大的兴趣,她喜欢上奥数班。然而,临近毕业的一次谈心中,班主任的这个认识被彻底颠覆了,常华说:“我不喜欢奥数,我是被逼的。”

  唐峥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她每周要在学校上两次“奥数班”,一次两个小时,周六还要到一个中学校园去学“奥数”。这个学校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奥数班”学校,还是她的妈妈好不容易才帮她报上名的。那里面有好几个区,“奥数”区用蓝线划分出来,任何家长和非“奥数班”的学生都不能进入。她跟记者说,班里有30多个学生,几乎每个人都被家长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其中报“奥数班”的超过一半,她说很多都是被家长逼着学的。

  记者问及如果周末到游乐园玩耍,或学习“奥数”,她会选择什么时,她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去玩!”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周只有一个下午的玩耍时间,而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多的话,连这半天也没有了。而睡懒觉就根本不可能。她每个周六从7点起床,8点开始英语、奥数、音乐,连轴转地学,中午甚至没有吃饭时间,结束后就到晚上9∶30了,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起来学习奥数。

  2000年的“减负”风席卷全国,暂且不管是否真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即使当初真的达到预期效果,但就现在而言,校园内减校园外增,已经成了一个可确定的事实。

  专职做奥数培训的一位刘老师告诉记者,素质教育在小学的改革最为“大刀阔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减轻课业负担,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变化在数学课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以应用题为例,这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的部分,以前的课程中解一道难题可能要分五六步,现在应用题一般只有两步,最多也不超过3步。课程难度降低后,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但是这种教学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则较高。“目前一般的小学中,能真正运用研究性、探究性教学的老师超不过一半。”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成了单纯的降低难度。

  以课程内容为标准的普通考试无法区分学生学习的好坏,于是,奥数成绩“应运而生”成为选拔学生的标准。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众多小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家长们不得不在课余时间给孩子加码。

  一位家长坦言:“现在的‘减负’成了给学校‘减负’,给家长‘增负’。”尽管美名其曰为“兴趣班”,但所谓的“兴趣”只是孩子父母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兴趣。没有几个孩子真正愿意上奥数班,那是他们的父母越俎代庖替他们选择的。他们的兴趣,其实就是有节有度地玩耍,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这个兴趣现在却变成了奢望,就如同他们想在城市的夜晚看到星星一样地可望而不可即了。

  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每到“六一”儿童节前后,关于孩子的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但绝大多数新闻看后都让人感到辛酸,一个孩子在心愿卡上这样写道,“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没有过上一个轻松的周末,奥数班、声乐班、英语班……压力太大了!我真想好好睡一觉,好好和伙伴们玩一场。”而一项关于儿童心理卫生的流行病全国调查表明,5%的儿童患有不同的心理病,且日趋增多。

  谢望峰是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的一所高校的大学教师,作为教育者他深知符合孩子发展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他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长们小时候苦日子过得太多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信奉的都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但在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孩子们的精神关爱。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家长们不停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把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加之学校超量的课业负担、课后辅导,足够孩子们受了。而在学校和家长的合力作用下,孩子们成为一个旋转不停的陀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