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奥数旋风”的魔力究竟有多大

http://cul.sina.com.cn 2005/11/21 11:15   北京文学

  “奥数旋风”的魔力究竟有多大

  迎春杯、资源杯、同方杯、智慧杯、成达杯、圆明杯……这些都是北京近年来众多小学奥赛的杯名。近几年,各类机构组织的数学竞赛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人们不解的是,不管是“同方杯”,还是“资源杯”,这些大多都是以学校名义冠名的“杯”,举办者都是一所中学。本是没有官方背景的“杯赛”,为何也会让家长们趋之若鹜?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城市的学生家长深谙这句话的实际意义。为了报名时不被卡住,为了能做出那些奥数题……“我们不奢望能够破格录取,但是孩子不能因为没上奥数班,而被排除在进这些好学校的机会之外。”张绀女士的一席话代表了许多家长痴迷于“奥数旋风”的真实想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与这些杯赛同时驰名的“希望杯”“华罗庚金杯”等各种数学杯赛,无论举办者是谁,举办的初衷是什么,现在几乎都已经拥有一个共同的职能———小学生进入优秀中学的敲门砖、优秀中学选拔人才的“识别器”。

  这是一组与“奥数”相关的数据,“奥数旋风”的魔力可见一斑:

  北京市最知名的奥数杯赛之一———清华附中“同方杯”2004年底因报名人数太多,被迫取消。学校原计划把1000多个名额直接分到部分小学,但报名人数很快超过2000人。由于学校没有足够的场地,从安全角度考虑,学校取消了2005年的“同方杯”邀请赛。

  参加北大附中2004年“资源杯”的人数约为4000人,远远“火”过上年,超出1000多人。虽然各主办校为限制报名人数,都对报名资格进行限定。如“成达杯”要求报名者提供四至五年级成绩册(成绩全优者给予报名)和各种获奖证书,仍吸引将近2000人参加。

  仅以“迎春杯”数学竞赛为例,2004年改为网络答题,题目刚在北京教育在线网公布,点击率短时间内就飙升到13万;2005年的“迎春杯”奥赛首次分为五六年级和初一3个年级组,报名人数比往年陡增3倍,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万人。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有奥赛成绩不得与招生挂钩的禁令。2004年年初,北京市教委也曾发布“迎春杯”和“华罗庚杯”比赛成绩不再与升学挂钩的禁令,迎春杯赛因此改在网上举行,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规定“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其成绩不能作为入学依据”。但由于一些名校招生要求这一成绩,奥数热仍持续升温。

  不经意间,各种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使得“奥数”培训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凸显出泛大众化的特征。北京西城区一所名校的教师介绍:“我们学校只接受集体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而且各学校也有名额分配。如果不采取限制措施或资格限定,报名的学生数无法控制。”虽然舆论多认为奥数在我国已经异化走偏,但“奥数”成绩与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奥数”内涵的扩大化趋势难以阻挡。

  那么,究竟有多少孩子在读奥数呢?教育部所属的一家机构今年初曾采用抽样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北京市部分普通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家长参加“奥数”情况进行调查。在接受调查的323名小学生中,83%的学生表示曾经参加过“奥数”学习,其中六成以上学生利用双休日学习。而对于怎样上的奥数班,有一半学生表示是父母安排,还有则是被教师安排。

  禁令归禁令,在2005年四五月份“小升初”的选拔测试中,一些家长反映,不少重点中学仍然把小学生奥数杯赛成绩作为入学的条件之一。部分知名中学组织的奥数杯赛,不仅成为自身挑选生源的途径,而且其杯赛成绩也往往得到其他重点中学的认可。

  5月14日,数万名北京学生家长带着孩子,赶往海淀、朝阳、东城、西城等学校进行择校报名。海淀某重点中学校园里就涌进了上千名学生家长。他们都是带着孩子参加该校“课改实验班”招生选拔测试的。根据学校公布的名单,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在1500人左右。在上午一个半小时等待考试的时间里,家长们谈论最多的是下午和第二天、甚至下周还要到哪里“赶考”。在中国

证券报社工作的李编辑,他给孩子报考了7所学校,他对记者说,参加这所名校的测试是第四所学校的选拔考试。

  很多学生家长们反映,像实验中学、八中、首师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名校,报名参加“实验班”综合素质测试的学生,动辄超过1500多人,但是这些学校“实验班”的招生名额却大多在80到200人之间,录取率仅在10%左右,竞争异常激烈。

  “奥数旋风”的魔力虽然很大,但把孩子送进周末培训班,家长们的心态则是众相纷呈,有的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有的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3岁的苏天一(化名),在父亲的指导下,不仅报了清华附中的“同方杯”,还报了北大附中的“资源杯”以及101中学的“圆明杯”。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父亲苏景涵的想法很直接,“儿子数学学得不错,参加杯赛被录取的学生,都是学校实验班学生,作为学校招牌的班级师资肯定是学校一流。孩子考得好,兴许还能免去至少3万元的择校费。这是让我们最兴奋的事。”

  尽管奥赛在一些地方被叫停,但是奥赛辅导教材的销售并未见明显影响。一位带着孩子寻找老师指定的竞赛辅导教材的家长对记者说,虽说政策上升学不能与奥赛挂钩,但现在学校的奥数班仍在开办,“成绩作为升学的一个参考”一时也无法改变,那么奥数学习还得继续。这就是“奥数旋风”的魔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