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奥数”本无过,为何被“妖魔化”

http://cul.sina.com.cn 2005/11/21 11:15   北京文学

  “奥数”本无过,为何被“妖魔化”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些题目即使数学家也感棘手,仅有运算能力和应试经验远远不够,还需要高度灵活。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学生们,代表着各国青少年数学的最高水平,通过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数学水平的提高,及早发现数学人才,然后进行培养使其脱颖而出。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加深友谊。然而,愈演愈烈的奥数热、奥赛热,却在中国遭遇了尴尬:

  北京市教委2005年初召开会议,要求全面叫停中小学各类收费辅导班;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底就下发通知,规定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比赛、竞赛(包括奥数竞赛)成绩作为入学转学的依据;河北省全面叫停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奥赛”及知识类竞赛活动,暂停举办各类“奥赛班”“等班级”……

  事实上,奥数进入中国后,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和发现优秀的数学特长生,推动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最近几年,不少中学为吸引优秀生源,把奥数竞赛成绩作为升学的一个条件,在部分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误导。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经所在中学推荐,招生学校审核同意,可免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条件之一是:“(二)高中阶段在下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中获得一等奖以及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中提及“省赛区”竞赛的有“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决赛”则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一些家长告诉孩子们的“真理”。小学升初中,只要有数学竞赛的获奖证书,便可以畅通无阻地直接升入重点中学;以至于在一些重点小学里,有的小学生为了“奥数竞赛”竟可以不上语文课、体育课;高中分文理班,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一般只有理科学习吃力的才会选择文科班……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我们不能只怪孩子们“功利主义过浓”吧!

  有些专家批评现在中国学校对奥数金牌的追求十分“盲目”,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对国人而言也并非“盲目”。因为,相关的家长、教师、学生,无一不能从“奥数金牌”上获益。

  对很多家长来说,所谓“望子成龙”,这个“龙”首先并非“对社会有用的人”,而首先是一个“能让社会对自己有用的人”。能有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地位,而它的前提就是,上一个好学校。在中国,通过奥赛奖牌取得进入名牌大学的资格,是“制度”规定的一条捷径。

  至于老师在奥赛奖牌上的得益,也可想而知———既然升学率与教师的利益挂钩,比升学率更具影响力的奥赛当然更不例外。一些中国人是讲究实际的,他们只把奥赛当成获利的工具、晋升的阶梯,他们追求的就是金牌,金牌就是目标,而不是数学家,更不是数学大师。虽然数学大师多从培养数学家的角度看问题,但在不少家长眼中,这两个问题,就如两条平行线,怎么也交叉不到一个点上去。

  奥数本无过,为何被“妖魔化”呢?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老师和专家,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普遍认为奥数之所以遭到如此反对,是因为人为地赋予了它太多的用途,以致奥数培训泛滥。也有人提出,一刀切的制止也不是明智之举,会造成对数学真正有兴趣的孩子得不到培养。

  在中国网通就职的孙先生说,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有许多难言之隐。目前小学升学考试虽然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的方式。但另一方面,每年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都会有很多奥赛金牌生免试入学,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也纷纷用奥赛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这种“水纹效应”一圈圈地推出去,直到小学甚至幼儿阶段,我看都是名校保送惹的祸。教委应尽快出台小升初的新政策,以应对全民皆奥数的情况。

  “学生家长对电脑派位不满,就要想办法择校,要么有钱,要么有关系,此外就是艺术、体育类特长生,如果想以自己的实力决定命运,那学好奥数考实验班是显而易见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孩子的家长,也会迫不得已。原本作为一项普通的数学训练,一旦挂上了太多“功利”符号,成为家长学生择校的“敲门砖”,它就必然会被现实生活所异化。

  武汉市洪山区一位王姓小学教师说,奥数在我们这里曾经如火如荼。据我所知,家长让孩子学奥数的目的并不是成数学家,或者拿奖。最大的愿望是上重点初中的重点班,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机会上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只有这样才能有上好大学的把握,以后才能有个好的出路。这是一个连锁效应。要改变这种盲目学习奥数的局面,除非把各级的重点班砍掉,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给孩子们一个平等的教育。

  北京市教育研究机构的一位专家说,君不见,北京禁止了迎春杯,就出来了资源杯、师达杯、颐和杯等等n多的杯赛吗?今年又全面禁止了这些个杯,但是更多的、涉及各科各类的竞赛和杯已经涌现出来,请问谁能禁得过来?能因此就下结论说:英语也要不得了,作文也坑学生了,绘画害人了……吗?

  我们要看到,教改的口号年年喊,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应试教育是一种缺陷教育”,甚至能够把这种教育的弊端一一列出来。但是到今天,中国的应试教育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变。从每年的各种国际级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来看,我们的学生似乎很优秀。但我们也应该好好地想想,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奥数难题”的实质就是“应试难题”。

  专门负责编写奥数教材的华东师大出版社副社长倪明认为,学奥数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大家都去学,奥数其实是适合尖子学生读的,不应该被大面积铺开,否则只会加重学生负担。“不管是学什么,只要带有了功利性,大面积地去搞,就走偏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钱志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个孩子接受还是不接受特长教育,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学有余力。如果孩子在学校的功课都很吃力,还去接受特长教育,就像一个成年人本职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去捞‘外快’一样,肯定是做不好的。二是有兴趣,离开了兴趣,特长教育基本上是无意义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