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阅读:一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1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7 17:48 北京文学 | |
作者:李长春 放放单飞
之所以为女儿选择了距离家比较远的一所高中,除了这所高中文科名气很大比较适合她外,更主要的是想让她早一点儿过过独立生活。 一个人离不开父母的羽翼,似乎永远也长不大。 女儿中考那年的“五一”节,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酒足饭饱之后,有人提议要打几圈麻将。谁知牌局刚支起来,我的这位朋友的已上大学二年级的女儿丹丹,一会娇声娇气地喊爸爸替她干这干那,一会百无聊赖地趴在她爸爸背上说东说西,弄得大家烦不胜烦。最后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就半真半假地说,丹丹你怎么像个两岁的孩子呢?我的这位朋友脸“腾”地红了一下,一边像哄两岁的孩子般把22岁的女儿哄走,一边向我们尴尬地解释道,丹丹从小就没离开过父母,如果按她上大学住校算起现在可不就是两岁呗。 其实,说完这话我就自责得不行了,想想自己的女儿又比丹丹强多少呢? 当时我女儿已经十五岁。一个十五岁的人,在困难岁月都能打工挣钱了,在孤寡家庭都能当家作主了,在战争年代都能冲锋陷阵了,刘胡兰壮烈牺牲时也就这个年龄……而她呢,却没洗过一次衣服,没做过一次饭,没一个人乘过车,没一个人上过商店,连近在咫尺的她姥姥家自己也没去过。追溯起来不是她自理能力有多么多么差,而是我们的保护层实在太厚,令她无法冲破。每每她要提出自己做点儿什么,我们总是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不答应。时间一长,她本该飞翔的翅膀就长不出硬翎了。 从那位朋友家回来后,我就对妻子说,不管今年女儿考得如何,都让她上离家远一点儿的高中,放放单飞! 妻子说,你是不是喝多了,人家都千方百计地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你可倒好! 我把丹丹的情况和她爸爸的话说了一遍。最后强调,孩子迟迟不离开父母,必然导致晚熟,而晚熟的人和晚熟的庄稼一样,很难经受住突然袭来的风霜,弄不好会毁掉她的一生。 妻子犹豫了几天,最后终于采纳了我的意见。 女儿是怀着又兴奋又好奇的心情走进那所高中的。 不久,我发现她写了一篇这样的日记。题目是《关于独立的感受》。一开头她就写道,我曾犯过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误以为独立是个姿态优美的词,常常伴随着“用丰满的翅膀搏击长空”的句子出现,然而独立是多么的可怕,对于从没独立过的我来说。接着,她叙述了自己第一次洗衣服的体会。她说,衣服从来都是妈妈给洗的,就是偶尔心血来潮自己洗了,她老人家也不放心非要亲自再洗一遍不可。而到学校住宿了,洗衣服就只有自己动手。我原以为洗衣粉放得越多衣服就洗得越干净,所以放了四分之一袋洗衣粉。后来被我老妈听说了,她老人家说,那么多洗衣粉都快够洗整个一层楼的衣服了。最后的结果是,泡沫多得让我根本看不见衣服在哪里,就连盆子也得靠触觉去寻找。代价是我的雪白的T恤衫被洗得又皱又黄,像个贫血的小老太太。 继而,她又谈了吃饭、住宿、乘车等种种苦恼。 读着这篇日记我默默地对女儿说,孩子,你虽然早一点品尝了独立的艰辛,但对你整个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起码你要比丹丹姐姐早熟三年,而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三年呢? 制造苦难 我曾读过不少“十佳少年”的感人事迹,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都比较贫寒,有的甚至苦难重重,要么父母双残,要么缺爹少娘,令我一次次感叹道,穷人的孩子不仅早当家,也早成材。 而芳芳却是特殊的一个。 芳芳是我老同学少岩的女儿,少岩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改革开放后,他有胆有识地把一家乡间小作坊,开辟成了拥有几百名员工、几千万固定资产的豆制品加工厂。如今人已住进了城市的高级别墅,出出进进坐的是豪华小轿车,什么“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金光闪闪的“桂冠”更是戴了一脑袋。 芳芳被评为“十佳少年”的消息,是另一位同学告诉我的。他用无比嫉妒的口气对我说,这年头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少岩给自个弄了一身荣誉和地位不说,最近又把孩子装扮得冠冕堂皇了。 虽然我不相信金钱能换来“十佳少年”的称号,也觉得生长在如此新贵家的孩子,不变成纨绔子弟就不错了,能做到品学兼优实在是有点儿天方夜谭。 于是,我怀着矛盾的心理给少岩打了个电话。 少岩说,要说我的头衔与我的财产有关,我不否认,可芳芳的“十佳”却是货真价实有目共睹的。不信,你可以到她们学校调查调查。 我听他的语气诚恳得不能再诚恳了,就说调查就免了吧。不过,芳芳和我的女儿年龄差不多,你能不能向我传授几招教子经验? 他说,要说经验还真有,简短捷说就是不断地给她制造苦难。 我一惊!现在的家长都千方百计地给子女创造幸福,到处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论调,为孩子制造苦难的说法我还闻所未闻,就饶有兴趣地让他详细讲讲。 少岩说,这你知道,我之所以能有今天,与我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童年的贫穷和苦难,也不会有我后来的拼搏精神。芳芳可以说是有福的,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在咱们县里已是赫赫有名的“暴发户”了。按理说,给她雇个保姆,送她上个贵族学校都是易如反掌的事,可我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时时处处给她出难题。十岁让她学做饭洗衣,上学让她骑自行车或步行,零花钱控制到最低限度。除此之外,每逢寒暑假我都把她打发回老家去干农活。所以,芳芳从小就没有优越感,就知道活着不能依赖别人,荣誉和幸福都要靠自己创造。 我这样做,很多人都不理解,说我这个人心太“黑”,有那么多钱连自己的孩子都借不上光。实践证明,我的心“黑”对了。芳芳不仅学习刻苦,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也知道关怀体贴别人。在班里如何帮助辅导差生学习就不说了,她们学校附近有个孤寡老大娘,她竟背着我们默默地照顾她四五年,直到评上“十佳”少年了,我们才在记者写的通讯报道里知道这件事。 我说,你不要再说了。芳芳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条真理:苦难不只是作家的财富,也是孩子的财富。 他说,从某种程度来讲,可以这样说。 放下电话,我就想,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适当地吃一些苦味食品,对身体有好处;可大多数家长却不知道,适当地让孩子过过苦难的日子,对他们的成长同样有好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