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阅读:一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20)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7 17:48 北京文学 | |
作者:李长春 少些叮咛
女儿有个同学搞恶作剧,偷偷在校园里发动了一起评选活动,评选谁是最烦人的班主任。选票收回来后,学生们竟有百分之八十填的是一个老师的名字。 这个老师是我的老熟人,十几年前我曾采访过她的先进事迹。她对教育事业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为后代的成长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程度,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 我问女儿,这么好的老师你们怎么认为她最烦人呢? 女儿答道,你们认为的优点,在我们眼里恰恰是缺点。她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弄得她们班学生放学都不敢从她办公室门口过,只要一过非抓住你千叮咛万嘱咐一番不可。什么路上别贪玩要立马回家了,什么过马路要注意来往车辆了,什么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了……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太妈妈了。 我说,有一个像妈妈那样的老师,应该是你们的福气呀! 女儿忙摆摆手,得!家里有一个妈妈,学校再来个妈妈,谁受得了啊!还给不给人点自由了? 女儿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个名叫苏颖的山东女孩,倾尽家中的所有积蓄———父亲的八万元抚恤金到新加坡一所大学留学。临近毕业时,突然获知当时替她办理出国手续的中介公司,属于没有资格证书的非法机构。并且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早已人去楼空。她就读的学校也只有短期培训的资格,即便发了毕业证中国和新加坡政府也不承认。 消息传来,年仅二十岁的苏颖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有天塌地陷五雷轰顶之感,但她却没有像他们那样悲观绝望地打道回府,而是用口袋里仅有的1500新元和能在新加坡居留90天的宝贵时间,准备开创一片新天地。 一开始,她在一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劳保措施也等于零的村镇小印刷厂打工。签证期满后,她又得到了一位好心督察的同情和一所学校的帮助,延续了在新加坡的时间。紧接着,她又换了几份工作,做得都不开心。 有一天,她看《泰坦尼克号》电影。散场后,伙伴们都激动地议论男女主角如何潇洒漂亮,故事情节如何真实感人,而苏颖的耳畔却一遍遍地鸣响着一个声音,那就是女主人公在嘴唇都无法启动之时吹响的哨音。 就是这哨音,不仅使女主人公死里逃生,也彻底改变了苏颖的命运。 她三番五次地想,虽然海难不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在新加坡海啸却司空见惯。倘若也购进一些这种哨子,一定是有利可图的。于是,她倾尽囊中所有又借了两万新元高利贷,在日本一家专门生产体育哨子的公司购买了30万只哨子。 结果,她一举成功,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里就净赚17万美元。 生活无忧了,苏颖先是到当地教育部门办理了注册手续,取得了合法居住权,又从容地走进了一所新加坡最好的高等学府。 然而,苏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往前闯。 她一边学习,一边想借助这笔生意的春风扩大战果。她从自己留学受骗的教训中获得了灵感,准备办一个合法的留学咨询公司。恰巧这时有个叫“南洋保姆站”的网络公司处于瘫痪状态,她有胆有识地一股脑儿投进去了五万美元,唯一的要求就是把网站的名称改为“留学中介”网站。 从此,苏颖这个普通的山东女孩不但一步跨进了百万富翁的行列,也被著名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列入了典型案例之一。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几乎把苏颖整个神话般的发展史都搬到了我的文章里,只是想告诉读者一句话,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瞒着母亲和老师的。倘若让她们知道了,用苏颖的话说,她人生的路有可能就要重写了。 实际上,老师也好母亲也罢,对孩子叮咛过多嘱咐过多,既限制了他们生存的空间,有时也束缚了他们聪明的才智。 作者简介: 李长春,男,1953年6月生,1971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宣传文教管理干部学院作家班。当过采油工人、汽车司机、公安干警、武装干事、杂志编辑。现为黑龙江某市文化局专业作家。自1980年始陆续在国内近百家报刊发表诗歌500余首,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百余万字。多次获省部级文学创作奖,有多篇作品被国家权威报刊转载和收入选集。连续两届被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院聘为驻地作家。 编辑:小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