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阅读:一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17)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7 17:48 北京文学 | |
作者:李长春 家长会
生长在一个“多会”的国家,自上小学起就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会议。除了“文革”期间的批斗会令我心惊胆战过之外,我觉得最不好受的就是毕业班的家长会了。 一开始,女儿只要拿回班主任的会议通知单,妻子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参加。后来,她说还是你去吧,我受不了那份洋罪。我说有什么受不了的,我可是久经会场的人了。 一去,果然让人难以忍受。 家长会一般都是在学生大大小小的考试后召开。 首先,公布成绩,就是对差生家长的一种折磨。 成绩单都是由优到劣依次排列,班主任拿起成绩单脸上的表情就开始千变万化起来。先是阳光灿烂,继而阴云密布,最后就霹雳闪电了。 我女儿的成绩常常在“阴云密布”和“霹雳闪电”之间,所以,每次开家长会,都弄得我心空一片昏暗。 如果说,此时你脸皮厚一点儿把头往裤裆里一扎还能挨过去的话,那么,紧接着进行的一个会议内容,就让你恨不得有个地缝都钻进去了。 各学科的尖子生的家长边沐浴着班主任脸上妩媚的笑容,边眉飞色舞地介绍完“教子”经验后,就是各学科的劣等生家长发言了。说是发言,实际就是替子女“揽过”、“检讨”下“保证”。 有一次,我女儿的一个学科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二名。我知道难逃一劫,事先就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还绞尽脑汁地打了个腹稿。想把自己窝囊得一无是处的同时,再来点小幽默,说这都是计划生育的错,倘若我有成群结队的子女,恐怕这个父亲就不会当得如此没经验没档次了。怎奈我这个人天生就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况且类似的话有生以来又一次也没说过。当班主任点我名字的时候,我的脑袋还是轰的响了一声,一肚子好端端的腹稿也顿时烟消云散了。吭哧了老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恰在这时裤腰沿子上的手机又不知天高地厚地响了起来。我刚要伸手去关,班主任就不耐烦地说,算了,算了,你不要发言了,快接电话吧。接着,又用不大不小刚好让所有的家长都能听到的声音说,把孩子培养成这样,还有心思挎手机呢? 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嘲笑声。 那一刻,我觉得自杀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有人说,过去是以个人的成败论豪杰,如今是以子女的优劣论英雄。此话,在毕业班的家长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哪怕是地痞流氓,只要你的孩子考了高分,班主任就把你视为“座上宾”;反之,你即使是专家教授,只要你的孩子考了低分,班主任也把你视为“阶下囚”。冷静想想此事说怪也不怪,如今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学率既意味着校领导的政绩,也标志着班主任的业绩。更可怕的是,还动不动就与“下岗”、“奖金”什么的挂上钩。因为你孩子这条臭鱼腥了一锅汤,人家不把气撒在你身上撒在谁身上? 记得十几年前我有个老邻居,一开完家长会他家就传出一阵大人的打骂声和孩子的哭泣声。当时,我颇不理解。那孩子就读的是市里一所赫赫有名的重点高中,令左邻右舍都羡慕不已。如此优秀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他,再好的学校学生也有优等生劣等生之分,家长也有“座上宾”、“阶下囚”之别,在家长会上做了一两个小时的囚徒,回来后跟孩子清算一下也是正常的。 然而,理解归理解,我却不能像那位老邻居那样做。据说他儿子上学的那所高中升学率年年都在99%以上,而他儿子却破天荒般地名落孙山了。其中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我觉得与这样的家长会和家长的不冷静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不能因自己一时的痛快,让女儿步那个孩子的后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