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是如何出笼的呢 | ||
---|---|---|
http://cul.sina.com.cn 2005/11/22 13:39 北京文学 | ||
高考题是如何出笼的呢 每年高考,全国2000多个县同时设立考场,有如盛大节日。 在中国,可能再也没有比一年一度的高考更一呼百应的事情了,真正是全民总动员。农村考生由学校组织,住在县城。汽车公司开设临时班车,商店设立临时摊位,电视台广播 各省、市、自治区由副职挂帅,教育、人事、公安、卫生、交通、商业等各主管部门的领导组成招生委员会。高考试卷的印制、运送、保管、交接等享受国家绝密级的待遇,由公安部、国家保密局负责。刑法第186条规定,高考试卷如果泄密,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规定每班三人日夜看守,如发生泄密应作为大案立即上报。 因为是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成绩是录取的唯一标准,所以命题非常重要。高考命题也难啊,考题不能老面孔,还要考出水平,体现出区分度。稍有“闪失”,社会上马上“万炮齐轰”,真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命题权集中在国家教育部手下的考试中心,有一个专门机构设立高考命题组,由各学科的权威组成。每年春天集中到一个秘密地方。您瞧,不但考生和高考试卷要“蹲监狱”,命题者也逃不掉,要一直“蹲”到高考结束才能“放”出来。有一年高考命题组被“关”到镜泊湖的小招待所,空气潮得不行。看不到电视,报纸是几天前的,名副其实“蹲”了半年“监狱”。以后有了题库,就好多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高考试卷基本上还是科举以来的传统形式。命题由少数人“突击”,试题没有客观的、稳定的、可比的标准,水平也不稳定,或者过难或者过易,打击了中学与考生的积极性。而且题量小,题型单调,覆盖面窄,容易押题,导致死记硬背。1999年高考公开征集考题,命题指导思想以知识为主改为以能力为主,注意考察基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加综合应用性的内容,基础科考察也要突出综合素质的要求。 高考试卷主要是人工阅卷,费时不说,还容易出错。20世纪20年代,美国首先出现了多重选择题,这种形式的题量大,覆盖面宽,很难押题。由计算机阅卷,既快又准确,被很多国家采用。我们的高考也引进了这种标准化考试题,“主观题”逐年减少,“客观题”越来越多。但“客观题”也招来了大量僵化的非议。 别看高考如此严密,也有不少的“花絮”。1990年是实行全国统考以来泄密较多的一年,试题多次被盗,河北有六科,黑龙江、上海、甘肃、四川各有一科。特别严重的是华东六省联合印制考题的安徽海峰印刷厂,全部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汇编7月3日被盗,直到10月6日才报告安徽招办。江西也发生答卷被盗、被毁的案件。 还有更离奇的,湖南某考生潜入阅卷现场更改本人答卷。 某年某市,少了一页高考语文试卷。高考命题组语文科紧急集合,用一天时间拿出一套全新的高考语文题,某市考生马上被通知重考语文。 某年某省,高考试卷丢失,马上被列为全国特大案件。原来北京的“考官”押着高考试卷的纸型,到某省警卫森严的军工印刷厂印刷。刚装上,停电了。只好另找一家,“考官”刚要上车,看见一位老人摔倒,急忙去扶……车开了一段,“考官”发现怀里的“宝贝”不见了。这可非同小可,全国几千万张高考试卷快印好了,重印肯定来不及。国务院、国家教委、公安部迅速成立侦查组,找到那位摔倒的老人。老人有癫痫,不是预谋。这时有位老工人来投案,他看见地上有个包,打开一看是高考题,问了几个亲友,没人考大学,想抄下来寄给外省的亲戚。被儿子发现,赶快把高考试卷送到公安局。案子水落石出,北京这边才松了一口气。捡到高考试卷的父子被接到招待所“软禁”,等全国高考结束“放”回家。为预防万一,某省高考换上备用的B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