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人民代表冯有为(20) | |
---|---|
http://cul.sina.com.cn 2005/03/25 14:15 北京文学 | |
作者:刘元举 康锦达 一张旷世荒谬的化验单 民间有个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话的意思是说权力大的人,可以不管客观事实地决定你的仕途命运。然而,我们下面要讲的故事是与这个顺口溜的句式完全相似的,那就是“说你是乙肝你就是乙肝,不是也是!”当然将这话反过来也同样可行。 众所周知,乙肝是什么病?是传染性疾病,是人见人烦的病。这种病如果像“称号”一样无端地落到你的头上,你该会多么沮丧!假如你是在食堂工作,你被戴上了这么一顶帽子,你说你还怎么能够再走进食堂?你不仅得丢掉工作,你还无处讲理去。你可以去找防疫站之类,还有卫生局,你可以到省里到中央卫生部门讨个清白。如果你是右派之类的政治性问题,你就是过了几十年也终会有讨个清白之说,然而,你是被权威部门戴上了乙肝这种帽子,你想讨清白?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解铃还得找系铃人,谁给你作体检,谁给你戴的“桂冠”,你就去找谁好了。大不了你再抽一次血,再费一遍事吧。弄错了的话,应该会在化验时矫正过来的。这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嘛,不是闹着玩的。 呵呵,你想得倒是够简单了,生活全不是这么简单,复杂得令你啼笑皆非。 你大概不会想到,就是有这样一位女士,她被人家硬是赋予了乙肝这个名称,而且一旦戴上就再也摘不下去了。 这位女士叫魏淑玲,下岗后,好不容易在沈阳工业大学食堂找到做清洁工的这份工作。那天,沈阳市卫生防疫站到她们学校五个食堂针对150多名厨房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这是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魏淑玲面对这种例行公事的检查,伸出胳膊,什么也没有多想。该抽血就抽嘛!她不会想到,检查过后,食堂的曲主任找到她,面露难色地说:”魏姐,我有件事儿,不忍心对你开口。“ ”啥事儿,你说吧。“她想不出对方要跟她说什么。 ”伙食科岳科长接到市卫生防疫站的电话,防疫站说你有乙型肝炎,要调离食堂工作。“ 一听这话,魏淑玲呆住了,许久说不出话来。这可能吗? 她要过自己的体检表,左看右看,终于发现了问题:她发现体检编号被改过了,三位数的编号中间的数字“七“像是被改成了”九“。 于是,她到防疫站找到李科长问,我的体检表的编号为啥被改动了。李科长说:”我愿咋改就咋改,这与你没关系,你的乙肝就是你的乙肝。“ 一句话就把魏淑玲抵到南墙上,她只能懦懦地嘀咕这怎么可能呀?会不会搞错了呢?人家也不再跟她解释什么,她耳边回响着刚才李科长扔下的话:你的乙肝就是你的乙肝!白纸黑字的体检表,她不折不扣成了个乙肝患者。 这个判决对她意味着什么她是清清楚楚的。 她今年45岁,原先是沈阳织布厂的纺织工,因企业破产而下岗。由于得到爱人所在的学校的照顾,才有幸到学校食堂当清洁工,每月挣300多元,学校还免费提供三顿饭,这让她很知足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小日子也过得挺有奔头儿。然而,这好日子刚开个头儿,怎么就得了乙肝?听说乙肝终身不能治愈,丢了工作又要花钱看病,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那天晚上,魏淑玲哭了一宿,第二天眼睛都肿了。 食堂曲主任看魏淑玲难过的样子,对她说:”乙肝患者都有明显的病状特征,我看你不像得了乙肝。你再到市卫生防疫站去复查一次吧。“ 次日一大早,魏淑玲就来到市卫生防疫站的体检科。她简单说了一下情况,站里负责发放健康证的也是一位姓李的人,看了一下登记册说:”就是你,没错。你是叫魏淑玲吧?” “我身体没觉得有啥不适,也没有病状啊。” ”我们已查过了,不会错的。“ ”那天有150多人检查,乱哄哄的,是不是搞错了?“ ”我们怎么能错?不会的。“李琴有点儿烦了。一旁的体检科李科长说:”你别在这儿呆着,你有传染病,你不知道吗?赶快到传染病院去!“ 魏淑玲突然陷入了一种极其无助的状态。她眼圈红了,但她紧紧咬住嘴唇没让自己哭出来。她出了卫生防疫站,又去了沈阳市传染病院,花十元钱挂了专家门诊。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了,她迫不及待地问专家:“我是不是得了乙肝?“专家说:“你没有乙肝,很正常。“ 魏淑玲不放心,又请专家再仔细看看,专家说:“乙肝病人很好鉴别,你本人就在我面前,很正常的。“ “真的吗?会不会弄错了?”她还是不放心。专家笑了:“你这个女同志怎么这样?莫非你希望是乙肝不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