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意大利文艺复兴展 > 正文

乔托--黑暗中的“第一道曙光”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3 17:05   新浪文化

  画家乔托被誉为是划破黑暗中世纪艺术星空的“第一道曙光”。他的同代诗人但丁把他描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和佛罗伦萨新画派的始祖。另一位诗人彼特拉克收藏了乔托的《圣母与圣子》,他说此画之美,难为凡夫俗子所欣赏,只有那些掌握了艺术知识的人才会被打动。意大利人相信,一个崭新的艺术时代始于这位杰出的画家。

  按照传统的说法,乔托摆脱了拜占庭僵硬的成法,回到自然,将客观的写实与清新幻想结合起来,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创造景深感的艺术。流传迄今的乔托作品都是湿壁画,所谓“湿壁画”就是一种趁着灰泥新鲜、还没有变干的时候就在上面执笔作的画。在乔托之前的一千年里,艺术家大都放弃了古典时代发明的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场景的技法,包括表现物体远近距离变化的短缩法,塑造人物造型和流动的衣饰皱褶的明暗法等。中世纪艺术在服务宗教时,充当着象形文字的作用。乔托重新使用上述古典手法,要表现宗教场景中人物的动态与情感,创造逼真的现实场景,使宗教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发生。

  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里的《哀悼基督》是乔托的最富盛名之作。我们在画面中看到圣母轻轻地抱起垂死的耶稣,她的身子俯向圣子的脸庞,想在他那紧闭的眼皮底下寻找她孺子最后的生命痕迹。画家在此不仅要选择可以概括整个故事情节的高潮,而且还要使画中人物所处的顶点时刻,正好是观众被打动得快要落泪的瞬间。画家抓住了这一顶点,让画中的其他人物,包括天使飞翔的动态与表情都与这个高潮相呼应,我们观者也仿佛不由自主地被拉入这个正在演出的真切动人的场景。

圣方济各接受圣痕

  假如让一位13世纪拜占庭画家来表现同一题材,他一定会像我们画展中展出的《圣方济各接受圣痕》的作者一样,丝毫不会考虑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他会漠视场面所在的实际处所,用平面处理的手法,在抽象的人物造型背后涂上一片沉重而富丽的金光。绘画只要起到表意符号的作用就够了。画中人物方济各原为富商之子,但他放弃财富,以行乞为生,同穷人一起过贫困的生活,并创立了方济各修会。画面可见穿着深蓝僧袍的修士,跪在岩石地上,接受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手、脚和肋骨上的圣痕。画家以三道金光象征性地表示这些圣痕印记正被“复制”到圣方济各身上,从而把他造就成人间的“另一位基督”。方济各用粗绳束身,而绳上有三个结,它们代表神圣的贫穷、贞洁和服从。乔托后来也画过圣方济各生平中的20个故事,与这幅画相比,显然更注意情节的表现力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