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意大利文艺复兴展 > 正文

创新与古典典范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3 17:05   新浪文化

  创新与古典典范

  这场视觉革命的原初动因,并不像一般历史教科书上所说,源于对黑暗中世纪的反抗,追求个性解放。恰恰相反,“文艺复兴运动”充满着宗教色彩,她的建筑和绘画、雕刻首先是为了表现上帝的荣耀。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认为,中世纪的图案文字化艺术,虽然能够起到图解圣经故事的作用,但缺乏视觉冲击力。如果能够把耶稣和圣徒的生平事迹像舞台剧一样呈现给观众,才有真正的感染力。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把眼光投向了古典古代的理想。罗马古物学家普林尼在《博物志》里记述了古代画家高超的写实技艺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场绘画竞赛中,当画家巴尔拉修揭开对手宙克西斯画上所覆盖的幕布时,但见画中葡萄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以致引来一群小鸟“啄食”,此时宙克西斯以为胜券在握,得意地伸手去揭对手画上的幕布,可他万没想到,那画上根本没有幕布,原来是一幅画出来的幕布。画葡萄的画家用画笔欺骗了小鸟,而画幕布的画家则用画笔欺骗了画家的眼睛,后者远胜前者一筹,博得观众的喝彩。

  当然,古希腊的绘画无一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传世的陶瓶画中想见当时绘画的样子。从这些瓶画上看,古希腊的绘画其实根本没有达到普林尼所描述的欺骗人眼睛的水平。他所讲的故事仅仅代表了古希腊人们对于绘画的一种期待而已,正如一向不以写实为务的中国画,从其古代画论中也能找到许多诸如顾恺之画龙点睛之类的故事。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要改革视觉艺术,需要寻找到某种理由,支持他们的行动。他们以古典时代为依托,告诉人们,以前的伟大艺术家早已在做他们现在应做的事,只不过是一千年的黑暗淹没和中断了这种努力。恢复他们的工作,就是让艺术得以重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并不刻意要从希腊异教文化中汲取什么个性的解放,以对抗经院哲学的束缚;他们研究和模仿希腊典范的用意是为了托古改制、借古创新,为自己在艺术中追求逼真的戏剧化写实效果找到历史依据。复古以更新,其实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经常出现的现象。

  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不曾见到任何希腊绘画原作。但是,当时出土的希腊、

罗马雕刻,诸如《断臂的维纳斯》、《阿波罗》和《拉奥孔》等,仿佛使他们见证了普林尼所描述的动人故事,这些雕像不仅完美地再现了他们心目中的古典理想美,而且仿佛“在呼吸”,就像真人一样站立在他们的眼前。

  “栩栩如生”、“仿佛在呼吸”,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评价绘画与雕刻的两个普遍使用的形容词,大致对应于我国传统画论中的“气韵生动”和“形神兼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